这一刻。
朱元璋觉得,那魏无垠就算是嘲讽他,他都没有如今这么气愤。
下达了政令,经过施行后发现引起动乱。
结果魏无垠早在他下达政令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幕!
魏无垠甚至还知道。
如果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一起交上来,必定会被不屑一顾。
甚至还会引起朱元璋大怒!
毕竟对于商人的敌视,朱元璋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点要从朱元璋的出身说起。
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本身就穷的上不起学,闹剧荒的时候甚至只能乞讨。
所以他也和穷苦百姓一样,十分的仇富。
认为大多数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商人也都是唯利是图!
没办法。
这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朱元璋都那么大岁数了。
改变不了的。
第二个原因,也和朱元璋建国之前的对手有关。
他的对手张士诚、方国珍等人是盐贩出身,也都是商人。
多年前张士诚在江浙一带称王,为人慷慨仗义、乐善好施,所以在当地十分有威望。
而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之后,打算劝说张士诚投诚时,人家拒绝投降。
不管朱元璋好说歹说,愣是来了个自缢身亡以表气节,导致沿海地区的百姓都对朱元璋挺不屑的,给老朱气的肝肺都快裂了。
至于方国珍,更是离谱,一边说着归顺大明,一边又向蒙元投诚,简直是两头倒的典范。
反正从那之后。
朱元璋对商人就再无好感。
所以他不愿意提高商人地位,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当一切的前提,从商人地位,提升到商税之后。
朱元璋才突然发现,多收商税,好像也不错啊!
“哈哈!”
朱元璋大笑了两声,“来人啊,给朕传刘伯……算了,给朕传胡惟庸。”
朱院长的笑容在半路上,收了回去。
他想起来了,刘伯温去荆州了。
差不多有个一年半载没见到对方,倒是忘记了。
现在朝堂上帮着他草拟谋划的,成了胡惟庸。
不过。
刘伯温那老家伙跑到荆州,竟然也只寄了一封夸赞魏无垠的信?
其他啥都没说?
这是也不打算回应天府了?
这荆州,就那么好?
朱元璋觉得心里头腻歪的慌。
他是不愿意承认的,这世上总不能有比天子脚下更好的地方吧!
何况这魏无垠,故意要把信分成两份,只怕也不是怕朕砍了那小吏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