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学者。
我靠,这听起来也太牛掰了吧……感觉比什么诺贝尔奖的皇家委员会逼格还要高。
“那咱们果壳有没有百……”
顾明刚想发问,就被孙秋林院士毫不留情打断:“问这么多干什么,该你知道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么闲,混合气动轴承做出来了?”
“嗯,我这就去!”
不知为何,顾明此刻突然感觉自己干劲满满。
也是这一刻开始。
最近半年的各种见识,让整个学术界的分层在他眼前变得清晰起来。
研究人员,优秀研究员,精英学者,院士,泰斗,百大……每一级学者内部又有若干差距,层层向上,直至抵达科学殿堂的最高处。
……
时间慢慢过去。
虽说A去组的研究员们都怨声载道,但这只不过是表象,所有人其实心中都攒着一股劲。
将混合气动轴承攻克!为龙国半导体行业立命!
众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眼下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即便难度再高,多少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孙秋林院士作为项目组的定海神针,包揽了最难的反粒子干扰设置的研发,并且为所有微观部件提供学术支持。
剩下的人则按照擅长的分别领取任务。
光学材料甄别和制作。
低敏环境构造。
气体处理系统模型构建。
轴承排序设计等等。
顾明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工作,当然,这项工作他还算熟悉,上次阅兵前处理机甲事故时他已经做过类似工作。
只不过这次不一样的是,涉及了大量机械学科外的知识。
好在有孙秋林院士这位半导体泰斗做他的靠山,随时帮他解惑,这也是顾明第一次见识到了孙秋林院士的真实实力。
于是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机械上有顾明这位天才时刻帮大家解惑。
物理学上的难题有孙秋林院士出手解决。
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麻烦,在场的研究员都是身经百战。
于是,混合气动轴承的进度简直一日千里。
项目立项的第十二天,在顾明改良了三版设计之后,绝大部分工艺难关都被众人一一攻克。
全组人围在最高仿真度的物理模拟引擎上。
兴奋地围观着顾明开始了第一次全面运行模拟。
“一定能成功!”
“顾专员,对对!就是这样组合,粒子稳定性很好!”
“这个低敏环境亲和性不错吧,我构造的,绝对不会影响P态混合气体的性质。”
“嘘——小点声,让小顾专心输入材料参数。”
在紧张到几乎窒息的瞩目下,甚至能听到大家砰砰地心跳声,美梦成真还是梦碎就看这一刻了……
然后。
只见模拟引擎上那个繁复到极致的装置,几乎已经组装成功,马上就要开始运行……滴!两排红字乍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