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有打算(2 / 2)

郁敦本眼神中闪过一道精芒,旋即呵呵笑了一声,道:“我们这位陛下,属实不一般啊。你听闻消息没有,解缙已然进入翰林院。”

“已是听闻,解缙在太祖时期,虽轻浮狂傲,属实是一正直之人,为民请命,铮铮直言,这样的人在陛下身边,是一件好事。”

夏维喆不吝赞赏。

郁敦本起身,走到夏维喆身前,道:“说来奇怪,陛下身为太子时,齐尚礼、黄湜便是东宫之人,如今陛下御极,齐尚礼依旧是兵部侍郎,黄湜依旧是翰林院修撰,近臣并无升迁之举,反而是解缙……有些不寻常啊。”

对于新登基的皇帝而言,最先重用的,往往便是自己身边亲近的大臣。

可太祖都送入孝陵一段时间了,也不见新陛下施恩旧部,第一个提拔的,竟然是远离朝堂多年的解缙,这着实令人不解。

……

朱允炆在深宫之中,并没有临朝。朝堂之上,众官员望眼欲穿,左顾右盼,就是不见朱允炆上朝。

一封封折子递上去,没人批准,如何办事?

大明还要不要运转了?

一些下层的官员更是在猜测,是不是陛下因为太祖去世,忧虑过度病倒了,到处打听,希望上书问候两句,表达下忠心。

朱允炆从武英殿走了出来,看着夕阳缓缓下沉,雄伟的宫殿,又将陷入至黑暗之中。

若不是后世清晰的记忆,朱允炆都已忘记了来处。

“江安,你想家人吗?”

朱允炆轻轻问道。

太监江安震惊地看着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时期,对太监极为严苛,稍有错误,轻则打断腿,重则要命。

而且朱允炆登基之后,也延续了这种严苛,像是当下的关怀与问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朱允炆确实没有将太监当人看。

在朱棣造反的过程中,很多太监成为朱棣的耳目,一个原因就是朱允炆的“残忍”。他虽有“仁”之名,那不过是给百官与百姓的,但对于太监、长随、内侍等残缺之人,一旦有错,便会杖责。

内侍与太监投奔朱棣,是因为朱棣将他们当人看,信任他们。

名震后世的东厂,便是太监为首的机构,也足以体现朱棣对太监的信任。

江安感动地想哭,连忙回道:“回陛下,咱家偶尔会想起,只是,无缘再见他们了。”

朱允炆摇了摇头,说道:“为何不能再见?”

江安恭谨地回道:“咱家入了宫,那便是陛下的人了。如何能再见他们?再说了,咱家便是回了去,他们也不认咱家。”

江安说得没错。

古代重传承,重宗族。

一个太监,是没资格进入宗族祠堂的,也是被人鄙视的。

起码,在明代初期是如此。

朱允炆看着落寞的江安,问道:“这后宫之中,所有人皆是如此?

“自然。

江安连忙回道。

朱允炆眼神闪了闪,并没有多说什么。

最新小说: 繁花似妃 我未来霸总,会点读心术怎么了? 拯救中二病系丧尸少女 开局十万死士,在暹罗国登基称帝 云芸间 庶女重生,疯批殿下宠入骨 豪门女配被读心后成了团宠[穿书] 断层顶流是我的考古搭子 [综]最后的刺客 五零年代女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