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中的文书,恨不得将它撕碎。
朱棣不敢想象,一旦这些政策传播出去,自己手中的兵马,还有几成是自己的人!
徐辉祖看着沉默不语的朱棣,说道:“此番政策,于京营取得成功,深得军心,自当惠及帝国每一位士兵。陛下与七军都督府一致认为,燕王忠孝仁义,又是北方统帅,声望极高,故想将此事托付给燕王,负责北平府周围军队新军之策。”
朱棣恨得牙根都疼了起来,什么忠孝仁义,声望极高,不就是怕自己造反,想先从北平府施行新军之策,瓦解自己的力量吗?
“臣恐能力有限,如此大事,还请陛下另选高明……”
朱棣婉拒。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说道:“既然皇叔不愿意,那就让北平都指挥司平安来施行吧。至于燕王几卫……”
朱棣陡然瞪大眼,惊惧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向湖水中丢了一颗棋子,说道:“由皇叔管理,朕便不操心了。”
朱棣紧张地心才放了下去。
但朱棣也明白,随着朱允炆一步步动作逼近,自己已然没了还手之力!
平安施行新兵之策,必然弄得北平府人尽皆知,周围诸卫也必然纷纷响应,归心朝廷。而自己手里,只剩下燕王几卫与亲卫,满打满算,不过七万余兵力罢了!靠着这点兵,去对抗齐心齐力,封锁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肯定是送死!
朱允炆不管朱棣喜不喜欢,强力将新兵之策推行出去,尤以北平府为首要之地。
这是因为北平诸卫中,虽然吃的是朝廷的粮食,但毕竟很多人都是燕王旧部,尤其是将校军官,多是朱棣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旦朱棣有异动,那些人将会为朱棣送上兵力。
这是朱允炆所不允许的,推行新兵之策,撤换将校军官将会一起施行。
到这一步,朱允炆还是给了朱棣很大面子。
毕竟,燕王几卫,朱允炆没有动!
这些人名义上燕王卫队,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卫队是北直隶经制之兵,真正的指挥权,归北直隶都指挥使。
只不过按照朱元璋的制度,亲王代领统帅之职。
除了燕王几卫之外,燕王还有亲兵,这些亲兵近万人,朱允炆也没有去动。
朱允炆在等待,等待以“势”压垮朱棣,让他彻底屈服!
原本十七日需要临朝,但朱允炆认为,中秋佳节,应与家人团聚,便下了旨意,将朝会推迟一日,改为十六日,并安排官员,上午将机要、重要事情处理之后,可回家团聚。
后宫张灯结彩,宫女宦官也收到了月饼等物,与陛下、皇妃共度中秋。
马扶颜一早便忙碌起来,安排后宫内官准备家宴。
朱允炆还想多睡会,却被马扶颜喊了起来,招呼着宫女穿起朝服,说什么要在华盖殿、奉天殿接受拜贺。
繁文缛节。
朱允炆不喜欢却不能不接受这些礼仪,因为大明统治天下,这一套礼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礼崩乐坏,那是亡国之兆。
朝堂秩序,官员等级,言行举止,都与礼仪有关。
穿什么衣服,配什么腰带,见活人该怎么说话,见死人该怎么哭喊,这都是有礼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