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御书房。
永乐大帝朱棣正在查看朱高炽以往批阅的奏折,时不时的点头,显然对于朱高炽的批复颇为满意。
朱高燧则是跟个木头一样站着,不敢发出一点的声音。
虽然朱棣是他的亲爹,可朱高燧是打心眼里的害怕。
装疯卖傻多年,不惜吃猪屎,就是为了让建文帝放松警惕,随后直接发动了靖难之役,强行将亲侄子从皇位上拉下来,更是大肆的诛杀建文旧臣。
如此心狠手辣的爹,朱高燧如何能不怕?
“老三,我听说瞻基那孩子拿着金牌去找你,就讨了一个百户的职位,反倒是老二的孩子去了锦衣卫,你直接给了他锦衣卫千户一职?”
不知过去了多久,朱棣将手中的奏书合上,淡淡的看向了恭候多时的朱高燧。
“爹。”
“瞻基与瞻壑两个人不一样,瞻基是未来的太孙,此来就是为了调查靖难遗孤,有百户职权足够了。”
“而瞻壑向来在军中历练,北征回来后就一直闲赋在家,也没有个正经的差事。”
“他说想来锦衣卫替儿子分忧,儿子心想他也是我皇室之后,总是游手好闲的也不好,正好我锦衣卫也缺人手,所以就给了他锦衣卫千户一职。”
朱高燧心下一紧,对这一幕早已经有所预料,不紧不慢的回答。
“呵呵…”
“我可没有正式册封太孙,怎么到你嘴里就成太孙了?你这话里有话啊?”
朱棣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朱高燧,只把后者看的心里发毛。
“儿子不敢。”
朱高燧轻车熟路的跪下,将头给埋在地上。
“你慌什么?”
“我让你彻查靖难遗孤之事,可有什么进展?”
“这些靖难遗孤嘴硬的很,我废了不少的功夫才…现在已经查到了不少的暗桩、线人,我的想法是放长线钓大鱼,两个侄儿也都在跟进。”
朱高燧本来想在老爷子面前显摆一下,可看到朱棣皱起的眉头,也是赶忙舍弃了这个念头。
“知道了,下去吧。”
等到朱高燧离开之后,朱棣不自觉的从一旁拿起了一份资料,上面竟是详细的记录着朱瞻壑的过往。
“有意思。”
“如此年纪就懂得藏拙,这一点可比你爹要聪明的多。”
朱棣在看完朱瞻壑的资料,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笑容,随即又是眉头一紧。
“不过,有些东西你不争一下,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没机会呢?”
……
东宫。
太子府。
朱瞻基今日被朱瞻壑落了颜面,将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了靖难遗孤的身上,一连出手端掉了五个暗桩,抓捕了十余位靖难遗孤。
在一系列的刑讯审问,严刑逼供之下,总算有两个贪生怕死的交待出一些事情,其中就有关于他们在应天府的内应。
皇爷!
尽管这些小鱼小虾知道的不多,可朱瞻基已经完全可以确定,暗中帮助靖难遗孤在应天府内落根,将爷爷回京的准确消息告诉反贼,弄出刺王杀驾这么大手笔的一幕。
除了一门心思想要夺权的二叔朱高煦,别无他人。
“啧…”
“二叔为了争权夺利是真的狠,为了能够摆脱自身的嫌疑,不惜自身中箭坠马,他就不怕出现意外吗?”
想到朱高煦就是靖难遗孤背后的皇爷,朱瞻基瞬间将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彻底的看清了整件刺杀案。
只要能够再挖出一些确凿的证据,到时候不论爷爷如何的偏爱二叔,也断然不会让他滞留在京师。
“儿子。”
“我看你最近一直往锦衣卫跑,闹出来不小的动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