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很。”
“明年南征的军需费用有着落了!”
明年年中,北征云南元朝余孽是朱元璋早定好的策略。
永昌侯蓝玉早已将军队训练妥当,差的就是粮草军需了。
“两位老弟。”
朱元璋忍不住插话道:“你们说的缴税是怎么一回事啊?”
“老哥,你不是圈里人吧?”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戒备。
“哈哈,老哥我刚定下书楼玄字号包厢,还要两位老弟多多指点。”
虽然没有与李爷见过面。
但朱元璋早已经猜到这帮人的来历。
都是如那书楼的掌柜所言,进入过玄黄包厢的人。
苏姓中年人笑道:“哟,老哥身家颇丰啊。”
玄字号包厢,万两白银打底。
非世家豪商,一般的人可拿不出来。
“老弟苏宣,苏州做布匹生意的,玄字号包厢我还没进去过,这位是福州张万里,他倒是去过。”
“苏州,福州,距应天府都不近啊。”
据候二说,李爷发迹不过七年。
没想声名都传到苏州、福州去了。
朱元璋意有所指,叹息道:“老哥我就在应天府混迹,却没想到还晚到了几年。”
“哈哈……”
“老哥说笑了。”
张万里笑道:“我等商人,等闲可不敢到应天府讨生活。”
应天府可是大明首府。
大明朱家不喜商人,整个天下谁人不知。
敢在应天府混的大商人,就没一个简单的。
这老哥来自应天府,还能进玄字号包厢,肯定是大人物。
说不定与朱家、朝廷大员有瓜葛。
张万里与苏宣对视一样,心有默契。
三人面上相谈甚欢。
实质上,两人口风都紧得很。
谈了半天,朱元璋就知道这两人,一个叫苏宣,苏州做布匹营生,一个叫张万里,福州做煤炭生意。
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看来这玄字号包厢是定对了。”
朱元璋将两人狠的牙痒痒,面上仍是笑容和煦。
一大帮富商,只能打入他们圈子,才能摸清他们的底细。
朱元璋本计划着明年开始尝试正式收商税,能事先打入商人圈子再好不过。
“来了。”
看到马车过来,苏宣满脸激动到:“总算又能见到李爷了,今年年底,说什么也得进一趟玄字号包厢!”
“来了么?”
一旁的朱元璋收起笑容,眼神冰冷地盯着马车。
却见。
马车布帘卷起,一位清秀的少年带着一位侍女走下马车。
“这位就是李爷?”
安庆捂嘴,惊呼道:“好年轻,看上去比我还小。”
年轻,就更该杀了!
朱元璋心底寒气更盛。
年轻,意味着这位李爷还能活好几十年的时光。
七年前,这小子只有十岁出头!
七年时间,他就能将赤山县搅得乌烟瘴气。
几十年的时光。
这大明怕还不够这小子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