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月动作频频。
先是出台商税。
各地物价涨涨跌跌,最后平稳过度。
不过,大部分商人没少亲切地问候朱家。
但粮税改革,却取得明显成效。
大明人口千千万,九成九的人都是小农户。
普通农户粮税近乎减半,让朱家天子“仁德”的善名广传天下。
紧接着。
朝廷贴出榜文。
重开科举,设进士、明算二科!
科举一出。
消息立马传遍五湖四海。
更是朱家天子圣明的名声到达顶峰!
社学运行五年来,大明多了太多的读书人。
在封建社会,能发声的,能被朝廷重视的,就是读书人。
大部分读书人躬耕苦读,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成为有“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称号的士人。
有称号,哪怕只是一个秀才,就能得到免徭役、田税的福利!
封建时代。
田产不高,田税不低。
若仅仅是田税还好。
大明的田税不过三十取一,而今减免之后更低。
徭役才是最要命的。
春秋两季徭役,给朝廷免费修城墙、修道路、修运河……
没工钱不说,还得自带干粮!
青壮劳力被征徭役,一干个把月,有生命危险不说,个把月下来,田地都荒芜了!
只要能那个秀才的称号。
免徭役、免田税,不仅仅是自家得益。
整个亲族、整个村子,都能将田产挂在秀才名下,一起享受免税福利!
即便是秀才!
也是人上人!
按照正常的科举制度。
县、府举行举行院试,三年两次考试,中者称为秀才。
省、州举行贡院举行乡试,三年一次,中者为举人。
朝廷礼部主持的会试,举人参考,中者为贡士。
贡士参加天子举行的殿试,中者为进士出身!
科举对读书人来说。
就是天梯!
一步登天的天梯!
科举取士,常例而言。
三年取举人每州府名额不过百数,整个大明取进士不过数十人到百多人。
元朝数百载,十六次科举,取进士不过人!
足见举人、贡士、进士的含金量!
大明科举已经中断好久。
现在各地官员空缺数量多的吓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哪怕是中个秀才,在偏远地区说不定都能捞个县令、县尉七品官!
若是中了进士……
六部五六品官位等着你!
大明突然开科举。
还是院试、乡试、会试一起举行,打了所有读书人一个措手不及。
常例三年一考。
这次不参与,下次就得等三五年了!
顿时。
大明各地的读书人都疯了!
一时之间,无数人读书人涌入各地的县府、城府。
读书人才是市场消费主力。
全大明各地的读书人集中到各大城市,各地的商人顿时傻眼了。
原本以为今年开征商税,说不得要小亏一笔。
科举一开。
各地消费指数顿时暴涨。
各地的商人看着天天进账的数字,又是惊喜,又是烦闷。
惊喜者,今年肯定发大财!
烦闷者,今年可是要缴税!
朱元璋也没想到,科举的消息一出,各地商人顿时偃旗息鼓。
“商税实施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