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的主要用途就是烧制陶器,陶器经过上釉再烧制,就是人们常见的陶瓷。
陶瓷的釉料,成分复杂,野外不太好弄。
陶器就比较简单了,将黏土简单清洗,去掉大颗粒杂质,然后塑型成自己需要的造型,扔进火堆直接烧就是了。
这是最原始的陶器烧制方法,也能烧制成功,不过因为受热不均匀,成功率很低就是了。
建窑烧制,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吴默说干就干,在直播间通报了一声。
“兄弟们,今天准备烧制陶器,弄点锅碗瓢盆,大家多多关注。”
直播间的气氛,因为吴默的发言,顿时活跃起来。
“这是什么宝藏主播!才艺一波接一波啊。”
“就是,明天默哥说打算织毛衣,我也深信不疑。”
“楼上两位先别吹彩虹屁,烧制陶器可不像锯木头那么简单,没有经验的人失败率极高。”
“烧制陶器有什么难的?又不是烧制瓷器,我看过纪录片,人家就是架上一堆火,将陶器直接丢进去烧的,烧的还挺好。”
“你懂什么?看点纪录片就当真理了?直接烧是能烧,就是成功率低的可怜,真要烧的好,还是要搭窑。窑的搭法有几种,你知道吗?”
这两位,在直播间评论区杠上了。
吴默对此自然一无所知,继续说道:“要烧好陶器,先得搭一口窑,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率,今天我准备利用现成的土堆挖一口竖穴窑,这种窑虽然很古老,结构也简单,效果却不错,正适合现在的情况。”
直播间评论区还在掐架的两人,无脑吹的那位,此时得意洋洋:
“看到了吧,我默哥可是科普主播,你都知道的他能不知道?看把你能的!”
对掐的那位憋了半晌:“那也要看成品才知道,光吹谁不会?”
林地东部边缘,有一个高度在两米左右的小土堆,吴默需要的陶器也不会很多,这个土堆的大小掏个窑正合适。
吴默先在土堆顶部挖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用工兵铲将坑底修平整。
然后下了土堆,在顶部大坑正下方的位置,沿着土堆底部,平行往里掏洞。
掏到合适的大小后,又找来昨天没有用完的木棒,将一头削尖,从顶部大坑斜斜往下砸,直到木棒贯通上下两个坑洞。
一连穿了三个孔洞,吴默才将木棒丢开,找来许多树枝枯叶,在底部坑洞点燃,夹杂着火苗的青烟很快从三个孔洞中钻出,吴默又在顶部大坑放了一些木材,火焰烧的更加猛烈了。
这样灼烧是为了增加土窑的硬度,吴默不停的添加木材,足足烧了一个多小时,坑洞表面的土壤都烧红了,这才停止了添柴的动作。
这口土法竖穴窑,算是建造成功了。
吴默不再关注土窑,让它自己慢慢熄灭就好。
接下来,可以开始清洗黏土,制作陶器了。
来到昨天找到黏土的地点,吴默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了一个大而浅的坑,坑底铺上几片芭蕉叶,然后灌满水。
挖了黏土丢进水坑,慢慢搓洗,细腻的黏土溶进水中,石子和沙砾丢到一边。
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得到纯净的黏土,黏土越纯净,烧制的陶器表面越光滑细腻,反之,则粗糙不堪,烧制的时候还容易出现沙眼和裂纹。
感觉到差不多够用了,吴默等大坑里的黏土慢慢沉淀下来,然后在大坑边缘开了一道口子。
由于地势差的原因,大坑里的水直接流了出去,坑底留下了一大坨看上去十分干净细腻的黏土。
现在黏土水分太大,还要再多晾晒一段时间,吴默趁机去看了昨天下在河里的诱捕笼。
果然有收获,前面几个诱捕笼里,收获了七条溪石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