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望娣正花季之年如花开,莘家少女最出众,德才兼备人样好,夺得花魁满载荣。在黄茅山镇,贾黑子碰到了一女子,笑道:“你忙什么呀?”
那女子一看是曾吉安笑了,“恭喜高中了啊!”此女子是比曾吉安出生后两年同街的莘家女望娣,她的父母因她是个姑娘,盼望有个儿子出现,就叫她望娣。可是,自从此这女儿出生后,莘家媳妇再没生育,这一晃就是十三年。莘老爷倒没什么,只是妻子催老爷再娶个小妾,以此为莘家传后。老爷见妻子如此贤惠懂世情,也就娶了一个一般人家的黄花闺女做小妾,此女姓王,叫红云,年方一十岁。人身段结实,可体形曲线流畅,再加上有一手织布本领,莘老爷很是喜欢。可三年过去此女还是没生育,莘员外叹自己是个缺儿子的命,也就不再想心事了。莘员外对妻子很是可怜,自己这大的家产也是与妻子共同打拼而来。那时正是战争年代,莘家利用战争也发了一些国难财。转眼女儿长大,到了十六岁已是个成人了大姑娘了,镇上每年一度的成人女子比赛,不仅比长相身材,还要比学识与手艺。莘望娣正好成年参加了比赛,第一场比身材长相,陪她去的孟家小子孟龙不离左右,为的是保护她的安全。
她小曾吉安两岁许,两人是邻居,从小玩到大很有感情。曾吉安长得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在学习上他帮了莘望娣不少。由于莘家指望望娣招婿入赘,所以曾吉安从未想到与莘望娣成比翼双飞燕,只是把她当个邻居妹妹而已。
曾吉安看了全场参赛小女子,只有莘望娣独树一帜,鼓励莘望娣好好参赛。
全镇十几个十六岁小女子一出场,主考官与几位男女考官就显出了莘望娣与几个长得好看的女子。
第二关比手艺,莘望娣按时织出的布匹与锦缎最好,很轻松地过了第二关。
第三关是琴弦书画,莘望娣一幅水墨小镇山川取得第一名,写出的诗歌也是最好。然后手抚琴弦一首高山流水好似伯牙再生。把这长江边的龟山飞泉画面展现在人的眼前。曾吉安听得如梦如痴,在一旁连连叫好。
在一旁的曾柯气的两眼冒火,原来他是莘望娣要上门的法定准女婿。他是曾吉安的堂哥,为人就那么个样子。他家是这里的富户,他爹爹为人阴险毒辣,所以曾吉安与他家来往不是很密切。只是同属一族,曾吉安处处让着这个堂兄而已。
曾科家里一般,他是老二,一家三兄弟外加一个小妹,因此他很受莘员外看好。在第二个妻子不能生孩子后,莘员外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了;可是莘望娣不是很喜欢这个大自己两岁的男子。她倒喜欢比曾科小一点的曾吉安,只是这曾吉安总自己当小妹看,她也不敢大开黄口。
莘望娣由于长得很好看,人又德才具备,就夺得了第一名,人称其为本镇花魁女,这一叫就把她的名声叫的很响亮了。
正好清皇宫传出要选拔美女进宫,各州各县都要进献美女进京。这一下吓的老莘头忙找来女婿曾柯的父亲商量,要把女儿嫁到曾家去。
可此时曾家老爷子觉的自家还不富裕怕把莘家姑娘受苦了,不敢答应。莘老头很有主意愿意以自己三分之一家产为女儿嫁妆随女儿到曾家。这好的事情曾科求之不得,可他父亲不答应,以家穷推辞。其实,莘姑娘对曾家她是不同意的,此时她已有了自己心爱的男子。由于曾吉安对莘望娣没有一点意思,莘望娣只好另先他人,此人正是莘家村的吴福,他家很穷,莘老头就是不同意的。决议将女儿与曾家订婚,虽曾家不很富裕,但比吴家要强多了。再说他家儿女多,女婿将来也好照顾莘家。
曾家见未来媳妇不肯就下降的嫁妆要求,只要莘家再给个店铺就行了。莘老头大喜立马将女儿嫁到曾家。
这花魁女知道事情原委后跟父亲说:“既然曾家如此贪财,孩儿嫁过去也不会幸福;我看不如不嫁。”
曾吉安也看不过去,劝莘望娣好好想想。莘望娣求曾吉安带自己跑出去回避一段时间,只要时间一长,可能此婚事就会淡下来。
曾吉安心想别人开口求自己,再说出去避风也是自己提出,只好答应了。
一天曾吉安带莘望娣游玩龟山后来长街,不想碰到了一位有钱公子,此人正是武昌府有名的绸缎老板马奇天,他见莘望娣长得天姿国色。他还见此女与一位书生沿街边走边谈,他随两人后面,叫跟他一起出来的随行不要出声,更不叫前面两个男女人给他让道。
马奇天也是个文武全才,他一看前面的男子有一定武功更是小心百倍。可仔细一听这两个人沿街谈论学问,心想两个痴人,读书读傻了连个地方也不看下。于是装作赶路匆忙跟了上来。曾吉安听的后面风声,随即出手将莘望娣一带,两人落子街边屋檐下。
莘望娣惊魂未定,马奇天笑了,“好个读书人,如此功夫,真是不简单啊!”再看那女子一下定住了,在自己家里还真难见如此美女。他家生意大,有钱有势,丫鬟成群,美女云集,可他都不上心。
马奇天随行忙上前对曾吉安笑道:“公子打扰了,我家主人见你们如此爱学,真是喜晕了。他呀真是爱才如命,不分男女都是他求贤人才。”
莘望娣很大方,虽惊魂未定可举止很大方小声道:“我们民间小平民,不懂礼数,很请原谅。”她把马奇天成了武昌府衙的官员。
马奇天道:“小姐此番话,何以见得我们是个官呀?”
曾吉安笑道:“看你与公子两人气宇昂扬,你这公子说‘他呀真是爱才如命,不分男女都是他求贤人才。’那不是当大官的人说的啊!”
马奇天笑道:“依你所言我们是哪里大官啊?”
曾吉安诚恳地道:“我们这大官只有武昌府的大官们了。”
随行道:“我看老兄还是个文武全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