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闻言后,点点头,算是认可朱高燧的计划了。
“不过,你想在哪天实施刺杀呢?”
“郑和快要回来了,那时候万国来朝,如果发生刺杀之事,会有失大明的威严,还会让那些蛮夷看笑话!”
朱棣想了想,担心的说道。
“爹,大明的威严是打出来的,是人头垒出来的!谁要是不服,那就开战!反正这种事您也喜欢。”
“而且那些海外蛮夷,真的是因为仰慕大明,所以特意屁颠颠的主动臣服?”
朱高燧无所谓的说道。
要知道他可太眼馋土豆、红薯、玉米等相关农作物了,等到郑和回来、万国来朝时,他要查一查有没有这些种子。
“哦?蛮夷若不是真心臣服,那为什么不远万里,跑到大明来?”
朱棣不愿意了,反问道。
“爹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么简单的道理,您不懂嘛?”
“咱大明盛产的丝绸、磁器、茶叶等物品,是那些蛮夷紧俏的好东西,只要来一次大明,他们就是满载而归,到了目的地后,转手一卖的利润,那起码翻了十几番!”
“有些专门做这行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就吃十年!”
“至于那些小国蛮夷,对大明根本谈不上忠心,可能连敬畏之心都没有!”
“之所以摆着笑脸,甘当卑微的蛮夷,不就是为了保持与大明的联系嘛,好从中获取天大的财富!”
朱高燧大概的说了一下。
他怕说太多,会让征北大将军朱棣,瞬间化身航海王,直接攻打海外掠夺资源。
不是不让朱棣去打,但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大明内忧外患,实在抽不身呀。
“老三,你的话是否当真?”
“海上贸易真的如此暴利?”
朱棣还是心动了,兴奋的问道。
“爹啊,我早就让你多看书,你非不听!”
“早在宋朝,海上贸易就很盛行了,海外的的财富数不胜数,大明但凡吃一点,国库立马充盈,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老鼠跑了半天都看不见银子!”
朱高燧无奈的说道。
“好啊!太好了!”
“只要国库充盈,钱粮足够,朕何苦整日看内阁的脸色?”
“劳资想打仗就打仗,想迁都就迁都,想修运河就修运河,还用受文官的百般掣肘?”
“如果钱粮管够,朕有信心缔造出,千古治世!”
朱棣闻言猛然起身,在高台上来回踱步,欣喜若狂的自语道。
“但是!您要先等郑和回来,了解海上目前的情况,再谋划海上贸易,然后去解决完大明的内忧外患,最后才能建造战船,去攻打海外之地!”
朱高燧狠心斩断了朱棣的梦想,很现实的说道。
北伐之事还未成型,海外征伐要是再提上日程,太子真能提着剑去找他!
“徐徐图之的道理,朕知道!”
“等郑和回来后,咱们再好好商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