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杜甫在说完自己名字后,
便从怀内掏出名帖,双手呈给李琩。
所谓‘名帖’。
就是古时的名片,用来与人交往时,通报姓名所用。
除了最基本的姓甚名谁,字号籍贯之外,
若是想要求文豪大家指点,
一般还会在名帖后附录自己的诗作文章。
所以李琩打开这封用泥金(一种加了金粉制成的金色涂料)书写,
一看就比较烧包的红笺名帖后,
就见其中用瘦金体书法,撰写了一首五言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果然是老杜!
看到这首熟悉的,
蓝星后世小学生都会背的《望岳》,
李琩轻吁口气,
对未来诗圣老杜的身份再无怀疑。
诗是好诗。
尤其最后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千古绝唱,
表达了年轻时的老杜,攀登顶峰后俯视一切,
看谁都是菜逼的雄心和气概。
不过这字嘛,就差点功力了。
毕竟瘦金体看上去笔画纤细,
实则瘦挺爽利,笔锋外露,
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境界,才能得其精髓。
杜甫所写,虽然在外人看来已经颇有几分瘦金体的神妙,
可在李琩看来……
就是个小菜逼,还差得远呢!
于是。
他也像昨日的张旭那般,未直接对杜甫的书法点评。
而是拿过笔来,
就在杜甫的诗作后,
以‘通达天地’境界的书法功力,
用瘦金体笔法,抄写了一遍《望岳》。
写完之后,
李琩又从张守礼那要过自己的名帖。
一张全身金箔,又施以烫金工艺点缀龙纹的名帖。
光是名帖所用的金箔,
估计都值几两金子,十几贯钱,
比老杜的更烧包。
“子美的词赋有大才,今日我还有事,无暇多说。”
“过几日,待你伤好之后,再请你过府一叙。”
说完。
李琩将两张名帖都递给杜甫,
又冲周围围观的一众士子抱拳微礼,便转身往自家车队归去。
反正已经知道了老杜就住在长安崇仁坊,日后想找他就只是一句话的事。
所以李琩就没有再多耽搁。
不然误了杨玉环回门的时辰,两家面上都不好看。
原本堵塞街道的那群年轻士子,
经过武侯劝阻,已经都疏散开,将街道让了出来。
此时见到开文公给予一士子名帖,
还在那士子请帖上留下墨宝,不由都眼露艳羡。
有那离杜甫近的,更是催促他赶紧打开,也让大家一起欣赏。
“呼。”杜甫吐出一口浊气,先看了下李琩的名帖。
很简单的‘李琩’二字之后,
便是长长的一列勋爵官职,
敕封一等国王爵‘寿王’,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拜开府仪同三司……
因为是烫金工艺,不是李琩手书,自然谈不上书法。
除了装逼用,
就是拿着这张名帖,可以去寿王府求见时,
守卫一见便知是自家王爷好友,会立马通报不敢阻拦。
当然。
也可以凭借这张名帖,在一些官府机构,
表明自己是寿王友,能得到更多特权方面的便利,那些就不再这里一一赘述了。
对现在的杜甫而言,李琩给他名帖上留的字,才最重要。
于是,他将李琩的名帖收入怀中,缓缓拉开自己的名帖。
顿时。
就见同样的一首五言诗,同样的书风,
一左一右并存于同一张红签纸上,
却是高下立判!
本来杜甫还对自己模仿的瘦金体颇有几分信心,
毕竟他向来赞同东晋二王的书贵瘦硬之说。
从小练习的书法,也是偏向瘦笔。
可一与李琩书写的文字相比,
就怎么看怎么都是笔势纤弱,形质俱差了。
……
老爷们有花,有评价票,有月票的,
都可以投投了。
大瞎想加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