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便做,此后几天,田兴都没去大本堂上值。
到姐姐家晃了一圈,蹭了顿饭。
现在魏素素和魏益这两小的,见到田兴就亲热的很。
姐夫魏云是六品官不假,但田兴是从七品翰林,大本堂讲习。
年龄,清流官职,出入宫廷。
官宦人家的孩子,对这些事已经很有一些了解了。
田兴也是明白外甥魏益的想法。
魏家没有什么强力的外援和当官的亲戚。
田兴是唯一一个靠的住的近亲。
魏益,是想田兴过几年举荐他为官。
现在科举也停了。
全部是举荐。
由各衙门,官员,地方上的有名望的名士,士绅,粮长来推荐官员。
德行为先,学问为后。
从洪武五年停科举,一直到十七年才恢复。
朱元璋对科举是有想法的。
朱元璋也是感觉,科举选拔不了真正的人才。
但停了十几年科举,用推荐加国子监来选拔官员。
最后老朱发觉,还不如科举。
科举虽然有毛病,最少在形式上是相对公平的办法。
推荐为官,包括国子监生都是推举的。
时间短还好。
时间长了,魏晋时的那种门阀世家又要回来了。
门阀权贵垄断政权的制度,要比科举还坏一百倍。
国家会成为一潭死水。
所以洪武十七年后还是恢复了科举。
不过朱元璋的科举,不光是考四书五经。
还要考秀才的骑术和射术。
骑射不过关,一样不得为秀才。
这也是老朱妥协后的变通之法。
朱元璋不想自己的文官和宋朝文官那样,只知文,不尚武。
国家被外敌所侮。
这个办法还算不错,国初时不少文官都是文武兼俱。
只是永乐年间,这个办法被朱棣给废止了。
现在的魏益,又不可能知道几年后科举又恢复了。
这小子就是想田兴这舅舅举荐自己。
对魏益的想法,田兴无可不可。
只要这小子用心学习,把学问底子打扎实。
品性上不走歪。
举荐他也未尝不可。
田兴可不会刚直廉洁到非拒绝举荐自己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