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鸭子,一份木耳拌洋葱,一份乾隆白菜,六两刘伶醉,两碗鸭汤。”
“一共七块五,四两粮票。”服务员一边说,一边撕下票据。
烤鸭是肉菜,不需要票。
这四两粮票是烤鸭饼的。
“啥?七块五!”张奶奶吓得一拍桌子。
这年代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块钱。
像是前院老阎家,一个月每人生活费估计不超过五块。
好家伙,
这一顿饭就干掉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张奶奶接受不了,想走。
张平安却一把拉住她,
“老太太,您就踏踏实实吃吧,您孙子阔着呢!”
“就照这吃法,都够供您几年的!”
这句话,
是之前张奶奶对张平安说过的,现在被他还给了奶奶。
张奶奶想了想,还是决定吃,
“吃,吃他奶奶的,老太太我活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
服务员收了钱给了牌子。
很快,
端来几大盘子片好的烤鸭片儿,还有葱丝,黄瓜丝,面酱,面饼等等。
腊月里的黄瓜,看得张奶奶直咋舌。
“丰台暖棚里的黄瓜,好家伙,怪不得敢要七块五!”
这年代其实已经有大棚种植蔬菜,只是一般人吃不起。
都是供给大饭店,高干和有钱人。
别看老太太年纪大,正经挺能吃。
和张平安两人,把点的菜吃的是一干二净,连鸭汤都喝完了。
吃饱喝足,老太太又喝了不少酒,
回到四合院躺下就睡了,
下午七点多,天黑透,
张平安赶着闷三儿的驴车,出了南锣鼓巷。
一路走到铜厂子胡同附近,这地方偏僻,没啥人。
他卸下二百斤带鱼,二百斤大黄鱼,二百斤咸鱼,还有一百斤橘子,放在驴车上。
本来还想多卸一些的,但那驴使劲儿尥蹶子,他方才住手。
然后赶着车就朝着棉花胡同走。
路上遇到许大茂进了胭脂胡同,他眼神顿时一闪。
有意思!
这许大茂半夜不回家,居然来这地方...
不过因为有正事儿,他也没有跟上去看。
很快,
驴车拐弯儿进了棉花胡同。
此时已经晚上点多。
这个年代没啥娱乐活动,
寒冬腊月,晚上点的胡同里已经是一个鬼影都没了。
张平安没敲门,因为怕引起街坊四邻的主意。
于是直接翻墙进门,自己给自己开了门,
然后进了屋子,把床上的四个人都薅起来。
这几个人也是实诚,他之前说过让他们多在一起聚,方便出货。
没成想这几个人居然直接住在一起了。
“安子哥,你回来了?”眼镜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询问。
“回来了,赶紧去门口卸货。”张平安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开始喝。
别说,
冬天的四九城夜晚,能冻死人。
四人听说带回来东西,一股脑儿地都下了床,着急忙慌出门。
但毕竟是以前干过野路子的,有经验。
别看脚步匆匆,却愣是没发出一点儿声音。
很快,
一车子的粤省特产都被卸下来,张平安回去又弄了一车货过来。
这次除了带鱼,咸鱼,大黄鱼之外,还有橘子,甘蔗和其他的。
然后再接着拉...
几趟下来,货物堆满了二子家的偏房。
......
新的一天到了。给我投鲜花,评价票,评论,月票,催更打赏的大大全都暴富,欧气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