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秦军争夺一颗首级,结果上官过来一看,死者是秦国自己人,而且伤口也是秦军武器造成的……
可想而知秦军对首级的渴望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详卒,然而终白起一生,史料记载的斩首就超过百万了。
所以很多城里的百姓宁愿逃离家园,也不愿意降秦,是真的!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脑袋会不会成为秦军的爵位……
后来吕不韦废除了这个制度,提议兴王兵,收六国人心,这才好了许多。
只可惜等秦王亲政后,又恢复了这个制度……不过后期好像又废了。
……
高景离开韩王宫,已经是三天后了。
这三天,韩王拉着高景,不断地反复询问所谓的“破而后立,重塑青天”。
然而正是因为问的太多,高景很确信,韩王并没有这个魄力,所以归根结底只是问问罢了。
历史上自从独尊儒家以后,每次儒家发展出新的理念,都会在朝堂上进行验证实践。
不管是宰相还是内阁,都是儒家在验证自己的所学。
直到明末!
清朝虽然也有儒家,但真正治国的是“军机处”!
如果真是儒家治国,怎么会有扬州十日,嘉靖三屠?
所以儒家历来的理论都经过实践,唯独王阳明的“心学”没有得到过治国实践。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
“心学”在国内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反倒是小日子过得不过的岛国人实验了。
在王阳明“心学”的指引下,他们才有了“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所以岛国人才会那么推崇王阳明!
老祖宗留下的学问,那些传统文化精髓,我们自己没有继承和发展,反而需要外族人来发扬光大。是很可笑,而且很可悲。
高景一直钻研“心学”,自然也有这种不舒服的心理。
如果能对“心学”实践一番,也算是不辜负王阳明先生了。
经过三天的相处,高景确认,韩王不是个好对象。
如果韩王真的有魄力,那高景也愿意在韩国实践“心学”,毕竟将最弱的韩国发展成强国,也能验证心学的厉害。
可惜了。
高景只能另外找机会,大概率还是会选秦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