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都市言情 > 缚苍龙 > 第四十五章:太极(二)

第四十五章:太极(二)(1 / 1)

说到传统武术,很抱歉,大企业家赵英雄不会。

为啥?都说穷文富武传,要练出一身起码过得去的武功,最起码的营养地跟上吧。地震孤儿哪儿来的充足的营养啊?就上了大学军训时跟着教官胡乱学了套军体拳,体育课时学了全套杨氏太极,因为极度聪明受人喜爱,得老师青睐,进阶了套极

——文能太极安天下武能极定乾坤,这下他也能假假的说自己“文武双全”了。

但他从发家开始就安分守己得很,杭州那地方就没法蛮得起来,没有和人动手练练打法的机会,发家之后,玩的层次不一样了,听交往过的几个装甲兵朋友说起,真狠起来人家出动的是泥头车和枪手,也没他动手的份儿。

所以他还是习惯性地从文的方面解剖“武”。

传统武术的解剖学训练的基本规则:卦练功法中的乾坤二法在解剖学里其实就是在训练时保持脊柱的中立位,乾法是保持颈椎中立位,坤法是保持腰椎中立位,不要超伸下背部,也不要弯曲下背部。形意拳里有“三尖相照”的说法,说的就是足尖、鼻尖、指尖在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上发力的就能保持一致,身体施力方向和手里方向也能保持一致,简明的生物力学。保持了发力一致性,剩下的就是力的传导了,力从地起,从足底到踝关节到膝关节到髋关节,经过躯干再传导到上肢,就是“全身重量上拳头”...

练武时若是脑中有两人,那便容易伤人。练武时若是脑中仅自己一人,那就容易修身。后面这个,其实就是把习武当做健身,只在意体能储备和身体素质,不在意运动表现;存的是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念头,而不是与人争高下的念头。

现在的他当然不需要恪守“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与人为善”的信念,练起武来,脑中不但有土匪,还得有虎豹豺狼乃至从天袭来的岩鹰。

明劲其实就是爆发力的力量传导,出拳时不仅是出拳,还有从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到躯干到肩关节、肘关节的瞬时爆发力量传导。暗劲则包含了动作自动化和多种力的方向变化。化劲是什么,他现在还想不出。

虎豹雷音的方法和猫咪的咕噜咕噜声以及佛教徒的心咒很像。有研究表明,猫发出呼噜声的颤动是一种舒展筋骨的节能方式。而且,这种颤动的频率是到赫兹,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帮助受伤后恢复。

“练着练着得病一场”,可能跟o(延迟性肌肉酸痛有关),也可能跟超量恢复和适应期有关,训练者在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后,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都会下降,肌肉会产生o的现象,人体感觉到疲劳。经过一定时间休息后,根据赛利提出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人体可以获得超量恢复,达到高于原有水平的状态。但是如果没有休息继续训练,就会使生理机能进一步下降。老中医经常说的“得适应一阵,能把自己调理过来”也是类似的道理。

接着画上4式太极拳的招式图样,写上详细口诀、解释,拳、掌、指各式图样,又干脆把孙禄堂先生的“极详论形意卦太极之原理各式”抄写一遍:

“拳术之荦荦大者,其余门类繁多,大半不出此范围。少林始于达摩之易筋、洗髓两经。至有宋岳武穆,始有形意拳之名,即易筋之作用也,谓之形意。形即形式,意即心意,由心所发,而以手足形容也。其拳有五纲十二目。五纲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而拳中有劈、崩、钻、炮、横之五拳。十二目者,即十二形也,有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鸽、鹰、熊是也。其取此十二形者,即取此性能,而又能包括一切,所谓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何以知其然也?劈拳属金,在人属肺;崩拳属木,在人属肝;钻拳属水,在人属肾;炮拳属火,在人属心;横拳属土,在人属脾。练之既久,可以去五脏之病,此谓居人之性也。至若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山之灵,熊有浮水之性.推之其他形,各有其妙,所谓居物之性也。人、物之性既居,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其智也。得中和、体物不遗,是其仁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内外如一,成为六合,是其勇也。三者既备,动作运用,手足相顾,至大至刚,养吾浩然之气。与儒家诚中外之理,一以贯之。此形意拳之大概也。

卦拳始于有清咸同之季。直隶文安董海川先生,漫游南省,于皖属渝花山得异人之传。谓之卦者,由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卦,参互错综。拳,既运用卦之理。何以育之?今腹为无极,脐为太极,肾为两仪,两臂膊与腿为四象,其生卦者,两臂与腿曲之为节。共生六十四卦者,两手十指每指三节,惟大拇指系两节,指共二十四节,加两拇指四节,为二十节广加两足二十节,为五十六节,又加两臂两腿之节,为六十四节。故六十四卦为拳之体,体为三百六十四爻,则互为其用也。每爻有每爻之意,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逆中行顺,顺中用逆,求其中和,气归丹田。含有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意。上下相通是为内呼吸。此拳与道家功夫相表里。不特此也。乾坤坎离等卦,或为龙,或为马,或为牛,皆取象于物。心在内,而理周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奇正变化,运用不穷。而又刚柔相济,虚实兼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此卦拳之妙用也。

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祖师,尽人知之。惟练此拳之起点,当先求一个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至简至易之道。拳经云:抱元守一而虚中。虚空而念化。实其腹而道心生,即此意也。太极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能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其凶吉。练到至善处,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生焉。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所以拳术一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元妙也。故太极拳要纯任自然,不尚血气。以蓄神为主。周身轻灵,不即不离,勿妄勿助,内天德而外王道,将起点之极,逐渐推之,贯于周身,无微不至。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意也。昔年曾闻之云:此起点之极;与丹道中之元关相同。鄙人研究数十年,不敢云确有心得,然考其本源,实与形意卦其理相通。不过名称与形式之动作不同耳。至若善养气练神,则初无少异。”

光这几段文字就劳烦木工组的人雕刻了几天功夫。不多时,各大氏族头面人物尽皆抵达。至于洪大高手,丫的这几天就没出去过,屁颠屁颠的跟着赵英雄,一步也不敢拉下。

最新小说: 初唐:砥砺前行 我的树分身能分解万物 人生副本游戏,重启人生 萧峥陈虹全文免费 本宫不谙谦卑之道 全球神祇之东方神话MOD 江小太爷的纯情白月光容月卿江尽 天机图录 小村医脉动苍穹 没有人比我更懂怎么开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