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说(1 / 2)

?道藏,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模仿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

道藏

京的白云观,如今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完整的道藏。

3内容编辑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4编纂历史编辑

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到唐玄宗时

道藏

已有3744卷。

唐**元年间,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宝七年(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至唐末五代,毁於兵火。

宋开国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经,重修《道藏》。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并用6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张君房奉命主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

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这些《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统、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5分类编辑

三洞

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系承袭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题名。道经来源不一,其初各有传授系

道藏

统。《道教三洞宗元》、《三洞并序》皆称:洞真系天宝君所说经,为大乘;洞玄系灵宝君所说经,为中乘;洞神系神宝君所说经,为小乘。“此三君各为教主”,即天宝君为洞真教主,灵宝君为洞玄教主,神宝君为洞神教主。另据《道藏经目录·凡例》:凡托名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真部,“上清经”属之;托名太上道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玄部,“灵宝经”属之;托名太上老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神部,“三皇经”属之。道教认为,“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圣之首经”,故三洞为道经中最重要的三个部类。

四辅

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总称,是对三洞的解说和补充。据《道教义枢》及《云笈七签》的记载,太玄为洞真经之辅;太平为洞玄经之辅;太清为洞神经之辅;正一部通贯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陈三乘,为以上六部之补充。《正统道藏》虽仍分为三洞、四辅,实际上,分部已经混淆。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今大多误入正一部;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今亦误入洞真部。

十二类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总为三十六类经,亦称三十六部。据《云笈七签》、《道教义枢》称,十二部即①本文类:经教的原本真文;②神符类: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③玉诀类: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④灵图类: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⑤谱录类: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⑥戒律类: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⑦威仪类:斋法、醮仪及道教科仪制度的著作;⑧方法类: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⑨众术类: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一切术数等方术书;⑩记传类:众仙传记、碑铭及山渎道观的志书;(11)赞颂类:歌颂赞倡的著作,如步虚词、赞颂灵章、诸真宝诰等;(12)章表类: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道藏的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是一种既反映道经传授系统,又反映道书实际内容的双重标准分类体系,但因后世道经日益增多,传授系统混乱,因而三洞名称有失原义,各分十二类已嫌重复,四辅之下又不分类,在检索上有所不便。

6历史源流编辑

道教开创之初,经书不多。魏晋以后,随着道教的倡行,道书日滋。据《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约670卷,另有符500余卷,共约1200卷。南北朝时,宋陆修静又广为搜访,于泰始七年(471)上《三洞经书目录》云:“道家经书,并方药、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三洞之名,盖始于此。不久,梁孟法师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是为七部之称的由来。北周天和五年(570)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6363卷,较诸陆修静所搜集者已大有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隋有《隋朝道书总目》4卷。《隋书·经籍志》著录道书,即本于此,载有经戒301部,908卷;服食46部,167卷;房中13部,38卷;符箓17部,103卷;共377部,1216卷。唐高宗时,尹文操撰《玉纬经目》藏经7300卷;玄宗即位,敕道士史崇玄等40余人,据京中藏内经书2000余卷。稽其本末,撰其音义,名曰《一切道经音义》,兼撰《妙门由起》6篇,将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总为113卷。

最新小说: 掐指一算,你是逃犯! 天官赐邪 末世重生:我的酒店物资无穷尽 百岁老兵,征兵征到我头上了? 怂包美人在恐怖片被厉鬼宠爱 末世:普攻成神,从暴打绿茶女开始 别过来啊!这工具人我不当了 末日生存游戏:我养的崽是龙傲天 星际第一动物园 科技:复读四年,开局上交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