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我家这管家之权居然到了六妹妹手里,估摸在这汴京城内还是独一家呢。”盛长柏和徐景淮并排走着,无奈一笑说道。
“你别小看了她,若明兰管家,盛府内宅必定是安稳的,比你母亲和林小娘都靠谱的多。”徐景淮淡淡说道。
“我怎么感觉你好像对我这六妹妹很了解啊。”盛长柏皱着眉头,紧盯着徐景淮。
徐景淮摇摇头,“只是你们这些人没有发现罢了她的优点罢了。”
徐景淮说完,跟着盛长柏一道上了马车。
今日是参加殿试的日子,凡在科考榜上有名者,今日都要进宫前去觐见官家。
只有殿试后才会对这些人正式授予官职。
最初大宋殿试和科举考试差不多,都是属于淘汰性考试,而且留下多少人取决于皇帝临时旨意,三人取一,二人取一都是随机的。
所以导致很多人苦读多年,经过层层选拔后,结果败在科举之路的最后关口。
往年有许多考生千里迢迢前往汴京来参加殿试,结果失败而归,加上身上毫无分文,只能选择跳河而死。
甚至曾经有一位叫张元的举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但由于多次参加殿试全都失败,最终愤愤不平投奔西夏,在宋夏战争中,为元昊出谋划策,屡次侵犯大宋边境,成为大宋心腹大患。
所以渐渐的,殿试不会再淘汰任何一位考生,最多官家考察些诗词和策论,就可以确定官职了。
很快,盛家的马车就在宫门外悠悠停下。
此时,宫门外已经有不少登榜的进士在这里等待着内监的宣召。
足足等了有半个时辰,才有一名身穿暗紫色长袍的内监走来,将他们带入宫中。
崇政殿,这里便是官家试进士的地方。
恢弘的宫殿内,官家赵祯端坐在龙椅上,沉眸扫视着殿中站着众人。
徐景淮悄悄用余光打量着赵祯,陡然间他终于明白,盛紘为什么第一次上朝时被吓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了。
天子威严,震人心魄!
“官家万岁万岁岁。”众人纷纷对着赵祯行礼。
“平身。”
“各位都是饱读诗书的年轻才俊,你们所作的文章,我也都看过,学问便不再考察了。”赵祯淡淡说道。
在崇政殿一番闲聊后,官家便开始赐予官职和赏赐。
“今年的状元郎居然是勇毅侯的后人。”赵祯拿着这些人的名册喃喃说道。
对于中秋诗会时徐景淮所作的诗句,他也有所耳闻,心中早已认为此人有大才,没想到正是今年的状元郎。
“状元郎徐景淮,封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赐六品朝服,府邸一座,良田百亩……”
“探花郎林启豪,封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赐……”
“……”
内监宣读完毕后,在场众人纷纷行礼道,“谢官家。”
待从宫中出来,天色已然渐晚,徐景淮和盛长柏仍旧同乘一辆马车回府。
待盛长柏踏入葳蕤轩内,王大娘子直接扑了过来,“柏儿,官家赐你什么官职?快说出来给为娘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