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高景就乘着韩非的马车,一起驶向韩王宫。
面见韩王,高景并没有觉得紧张,相反很放松。
这个时代对读书人还是很友好的,尤其是那些有才华的人。
到了韩王宫,韩非带着高景走到殿门口,然后他自己先进去通知了一声。
之后就是“请先生入殿”。
高景抬步迈入,步伐很稳,腰背挺直。
这个时代所谓的朝堂,比未来的皇宫差远了,就连韩王,也只是做了个长凳,比其他人稍微高一点点罢了。
大臣们分文官和武将站立在左右两侧,两边为首的分别是大将军姬无夜以及韩国相国张开地。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高景身上,观察着这个小小年纪却名动四方之人。
等高景从门口走到殿前,脚步不缓不急,脸色淡定如初,眼神明亮清澈,所有人心里都有了第一个印象“气度不凡”!
“儒家高景,见过韩王,见过诸位!”
高景的礼节让人跳不出麻烦。
王座之上的韩王安轻抚胡须,那肥胖的身体令他的呼吸很沉重,似乎移动一下都很疲惫,神态亲热道:“先生年岁虽小,但寡人早就听闻先生的大名,一直有心求教,望先生不吝赐教!”
这么直接?
高景不卑不亢的道:“不知韩王有何相询?”
韩王安问道:“先生可有强国之道教我?”
高景算是听出来了,这是看他年纪小,心里轻视,想要先试试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实。
高景也不生气,侃侃而谈道:“儒家讲“执中贯一”,中庸之道,一以贯之。
所谓强国,诸子百家虽范式不同,但道理唯一,那便是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凝聚为一!
若是国力混乱,彼此对立,纵然山河广袤如楚国,如今又能如何?
韩王问景强国之道,景初来韩国,并不了解韩国,故而先要向韩王询问一番关于韩国的信息。”
韩王安终于坐正了身子,正色道:“先生尽管问来。”
高景看着韩王,问道:“敢问韩王,韩国境内人口几何?”
韩王愣了一下,看向相国张让地。
张让地道:“约莫七十万。”
这么少?
高景心里惊诧,面色不动,继续问道:“奴隶多少?庶民多少?可耕之地几何?每亩产出几何?商贾得利几何?其中赋税几何?……”
一连串问题,就连国相张开地都回答不了。
韩王安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高景道:“世人都言强国,然而不知国,又如何强?大王连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强国之道谈论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韩王安顿时羞愧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