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苦笑,道:“小师叔是想让我去秦国?”
“相信我,韩王会主动把你送到秦国的。”
高景叹了口气,道:“还有事么?没事我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那小师叔好好休息吧。”韩非有些沮丧的道。
其他人也跟着韩非离开。
走到门口,卫庄突然停下,扭头问道:“你说秦国能打下六国天下,但这天下却不一定归于秦国,是真的吗?”
韩王宫还真是藏不住话!
高景无奈的道:“掠六国土地容易,受六国人心,难!秦国的制度就是为了攻伐,一旦没了外敌,这样的制度是治理不了天下的!”
卫庄眼神有点亮:“所以就算秦国一统六国,这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高景点头:“确实如此!”
“我明白了!”卫庄高冷的转身离开,也没说明白了什么。
……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韩国其他大臣想要宴请高景,其中就有姬无夜,都被高景委托紫女给拒绝掉了。
如果是之前,高景还想着在韩国实践“心学”,但韩王宫的消息这么快泄露出去……
他已经不想再浪费精力在韩国上了,自然也没兴趣再去结交韩国权贵。
没救了,等死吧!
高景只是专心读书,磨炼心境,甚至有时候就在紫兰轩的大堂找个角落看书。
等声色犬马之音都不能干扰高景入“定”后,高景终于开始了对《易经》的攻读。
《易经》作为众经之首,如果没有深厚的基础,根本读不懂,读了也白读,只能读出一堆莫名其妙的“卦象”。
如今高景自问有资格读《易经》了。
第一遍读下来,结果只读出了“难易”的“易”。
高景自知,他还是浮于表面。
等到第二遍在读,倒是读出了“易变”的易,终于有所深入。
儒家有“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道家也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说法。
农家也有“夏蝉不知洞穴,枯荣不为人命,盛世不由王权”的说法。
所以这一层的“易变”之“易”,是指天地万物,宇宙洪荒,万事万物不断的变化,这是万物的生命进程!
穷宇宙之变化!
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然,《易经》还有更深层次的解答。
后世也有学者专研《易经》,他们的成果都记录在高景的书里。
但那是他们的领悟。
高景没有去看,他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领悟的更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