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玻璃这玩意,主要原材料就是些石头,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等。
在这个年代,那些荒山上,石头遍地,根本不用花钱。
朱爔炼制玻璃,主要成本,便是些采石工人的劳力。
这些,朱爔手下多的是。
朱爔签到获得玻璃制造配方,炼制玻璃极为容易。
玻璃背面,涂上一层银漆,便是玻璃镜。
现在南京城玻璃镜如此稀少,是因为朱爔采取了饥饿营销的销售策略。
故意营造出一种玻璃镜极难炼制的假象。
不仅限量出售。
还将玻璃镜分为巴掌大,脸蛋大,半人大等等大小规格。
分别卖二两银子,五两银子,五百两银子。
至于更大的,能照全身的玻璃镜,朱爔干脆捂在手中,当成稀世珍宝,轻易不出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玻璃镜很快便成为京城贵妇们争相抢购的稀罕宝贝。
就连皇宫大内,也有专门的宦官从朱爔这里采购过不少玻璃镜。
供给宫里的娘娘们使用。
朱爔凭借玻璃镜,当真赚了不少钱!
除了玻璃镜,另一种卖得很好的香皂,也是同样的销售策略。
每月限量制作销售。
加上香皂是日常消耗品,一块香皂,最多只能用一两个月。
所以在市场上总是处于稀缺状态。
香皂的销售收入,比玻璃镜更多。
说到这块售价三千两的稀世珍宝玻璃镜。
李映萱是极其想要买到的。
只是这个价格,实在太感人。
“爔公子,三千两银子,恐怕我买不起。”
李映萱眼中满是遗憾和不甘。
之前她是嫌宝贝不够珍稀,现在变成没钱购买。
这中间的心理落差之大,犹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朱爔并不是真要卖李映萱银子。
而是想要李映萱夫君昭德王朱济熿的那处铁匠铺。
“李小姐,既然李小姐说咱们是朋友,我倒还有个提议。”
李映萱精神一振,道:“爔公子请讲。”
朱爔道:“其实我那个朋友,一直想买一间铁匠铺。”
“昭德王殿下在城南,便有一间铁匠铺。”
“若是昭德王殿下愿意,说不定可以用这间铁匠铺换下这块玻璃镜。”
“当然,铁匠铺的邓炎大师以及他的徒弟,都要跟着转让给我朋友。”
“邓炎大师欠昭德王的债,也请一并勾销。”
在南京城,几乎所有的黄金地段,都掌握在各宗室藩王手中。
朱爔所说的铁匠铺,位于寸土寸金的南京城城南坊市。
之前便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御赐给昭德王朱济熿的产业。
原本除了地段好一些,便只是个普通的铁匠铺子。
后来,昭德王朱济熿机缘巧合下,买下了逃难而来的铁匠大师邓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