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末将在陇西卫周边安排了最精锐的手下。”
“如果有需要,末将等万死不辞。”
吴大同临走之前。
又表示了一番忠心。
李善长不置可否。
看着吴大同走远以后。
这才对着屏风说道。
“惟庸呀。”
“这个吴大同说的话,你怎么看?”
胡惟庸赶忙从屏风后闪身出来。
对着李善长鞠了一躬,这才说道。
“老师,此人说话虽有夸大之处。”
“但与事实,也相去不远。”
“在这种原则问题上,他还没胆子欺瞒老师。”
“哎......为师也如此看”
李善长长叹口气。
“真是如此的话,这个陇西卫指挥使,还真就留不得了。”
“半年以后的阅兵比武异常关键。”
“征西大将军决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那可是统帅百万兵士的实权将军。”
陛下突然之间冒出来的决定。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搞得李善长夜不能寐。
现在的朝堂之中,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已经有越来越壮大的趋势。
如果让对方拿到这个征西将军。
等他们做大以后,淮西集团的处境,就会越来越艰难。
“老师圣明。”
“虽说这个李云飞,一直被称为千古第一怂将。”
“可既然圣上还钦点他来参加阅兵。”
“这种万一的可能,也不能允许出现。”
胡惟庸能在人才济济的淮西集团中越众而出,成为李善长最信任之人。
能力和心性,也非常人所能。
“特别是他倒向刘伯温的这个信号,非常危险。”
“浙东集团的势力,不能再扩大了!”
“事不可为的话,咱必须下狠手......”
胡惟庸比划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老师您放心。”
“这个吴大同就是操刀的最好人选。”
“弟子可以安排。”
“绝不会将老师您牵扯进来!”
听着胡惟庸的分析,李善长看向他的目光,越来越和善。
淮西这边能出胡惟庸这样的大才。
他可以安心地退居于幕后了。
“动刀子,那是汤和那些武夫门的手段。”
“事情还不到那么紧迫之时。”
“明天在朝上,先参他李云飞一本。”
“这样。”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叮嘱道。
“你找得力的手下,亲自跑一趟西北。”
“想办法收集一些材料。”
“只要把证据做扎实了。”
“哪怕刘伯温想跟对方沆瀣一气,咱也不给这机会。”
“好的老师,弟子马上去办。”
胡惟庸急匆匆出了丞相府后。
李善长拿出空白奏章,奋笔疾书了起来。
“王忠。”
“拿上我的令牌。”
“去西安白马寺找不戒大师。”
“就说......到了该还愿的时候了。”
“让他们去陇西卫外围等着,自有人交接......”
.........
PS:各位最亲爱的大老爷们,免费的鲜花票票走上一波吧,小作者太希望大家的认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