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在大明朝,只有正牌子进士才是做官的正途。
“又是……?”赖头陀有些不解:“为什么说又是呢?”
“没啥,没啥,我是觉得……”小明赶紧找理由遮掩。
赖头陀唯恐小明不同意,赶紧抛出了甜枣:“你去做暗桩十分危险,佛母为了奖励里为本教出生入死,特提拔你为坛祝。”
“一听就这不是什么好差事,这还没干就提前升官,这不就是给敢死队员发赏钱吗?”小明叹了口气,小声嘀咕。
为了进京,赖头陀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两匹快马,两份路引,两人两马晓行夜宿,一路向北。
-
就在小明和赖头陀从扬州出发的六天后,一道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报也被送进了京城,而且直送御前。
刚刚回京的永乐皇帝朱棣端坐在御案之后,盯着案上那份加急军报。
他刚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巡视了一圈北边诸卫备战状况,昨夜将近入夜才回到京城,虽然这一晚睡的还不错,但脸上仍难掩疲倦之色,不过在疲倦下面,更多的是滔天的怒意。
丹墀之下,一干内阁学士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俯首站立,除了几位内阁学士,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吕震也赫然在列。
站在大学士之前的,正是皇帝的三个好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奶同胞,相亲相爱的好哥仨。
殿中众人都已知道了加急军报的内容,个个面容严峻,如临大敌。
殿中死一般的沉默,皇帝朱棣不开口,众人也没人敢出声,局面一直僵持着。
沉寂的局面维持了良久,终于还是朱棣率先开口了:“朕本打算明年发兵北征,所以特意巡视各卫备战的情况,没想到北面准备的差不多了,南边的运河却出事了。”
“看来有人不想成全朕,这是有意给朕上眼药。”
朱棣一边说一边看着下面,他的语气冰冷中带着一丝嘲讽,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突然,朱棣猛的一拍桌子:“朕刚回京,就有人送朕这么一个见面大礼,朕好大的面子啊。太子爷,朕离京时命你监国,你不想解释解释吗?”
朱高炽负责监国理政,他知道出了岔子他老爹肯定得先找自己,但他也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而且他自己的震惊一点也不比朱棣小,所以他此时还在搜肠刮肚的思索应对之策。
可眼见皇上的大棒已经举起来了,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先说了,他忍不住偷眼观瞧皇帝那挂着霜的脸,朱高炽竟不由得打了个冷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