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弹劾之人的口中,朱橚的行为变成了蓄意谋划,别有用心。
朱橚听着只是气笑了。
“本王和这些人面都没见过几面,何来的蓄意?”
有御史站出来,振振有词地说道。
“若不是蓄意,周王为何在归京到滁州的时候,忽然折返凤阳中都?”
“若不是别有用心,为何周王要折返凤阳,带着亲卫抓捕周骥等人!”
文臣不同于武将,他们复盘了整件事情。
然后找出朱橚行为的一个个不妥当之处,然后用放大镜不断放大!
“简直荒唐,全是子虚乌有之事。”
朱橚嘴上不在意地说着,可心中隐隐一沉。
“溺水”的胡成曾经说过一句,朝堂中比他聪明的人多了。
现在一看,果然如此。
显然之前布政使司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动真格。
加上太子开始主政带来的巨大影响,让朱橚侥幸过关。
现在他的运气可没这么好了,要面对淮西一派汹涌的攻势!
“禀陛下,臣要弹劾周王蓄意报复之事!”
在胡惟庸的眼神示意下,刑部左侍郎适时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他的话引起了所有人都侧目,纷纷看向他。
刑部左侍郎不慌不忙地说道,“禀报下,周王从滁州折返凤阳。
是为了帮一个滁州的小吏报仇!”
显然,他是做过功课的,他将滁州很多官吏的证词都拿了过来。
然后由太监上呈给朱元璋和朱标翻看。
“禀陛下,臣不知道周王如何与这个小吏交好。
可臣知道周王前往凤阳,为的就是这个户房小吏。”
龙椅上的朱元璋站起身来,看着朱橚沉声问道。
“周王,可有此事?”
“禀父皇,儿臣的确认识此人。”
帅家默的事情被翻出来,这件事情他想过。
不过这只是一个让朱橚行动的引子而已,或者说导火之索。
真正让他设局,还是因为勋贵在淮西之地的胡作非为、鱼肉百姓!
只不过,此刻在朝堂之上。
朱橚的所作所为,听上去更像是携私报复!
刑部左侍郎猛追猛打着,继续拱手说道。
“陛下,本朝素有规定,无论任何死刑犯。
必须先上奏到朝廷复核,之后由您和太子批复后才能行刑。
然而周王私自设堂,越俎代庖,在按察使司对周骥等人进行审问。
在没有任何原告和诉状的情况下,强行定下死刑。
此后更是迫不及待地斩首周骥等人!”
语言是有艺术的。
这位审了不知道多少件案子的刑部左侍郎,自然是深谙此道!
他说出来真相的一部分,然后将朱橚的行为,往一个预设的方向去引导解释。
最后的结果就是,周骥等人固然有错,可朱橚的罪行更大!
这番话之后,群臣开始了猛烈的攻势。
不知道有多少人站出来,弹劾朱橚践踏大明律法。
“陛下,臣要弹劾周王肆意妄为!”
“陛下,臣要弹劾周王无视法度!”
刑部之外的五部,纷纷在找个时候站了出来。
甚至有布政使司的人,有把之前的事情翻出来,继续弹劾朱橚。
一时间,朝堂之上,全都是对朱橚的攻讦之语。
仿佛他是什么罪大恶极之徒!
在最后,胡惟庸这个新相国,对朱橚进行致命一击。
“禀陛下。”,胡惟庸开口之后,大殿之内的其他人全部停了下来。
“臣认为,若是周骥等人犯错,应该报由按察使司调查审问,然后上报朝廷。
若是所有藩王,都如同周王一样照模学样。
那大明上下,将永无宁日。”
他的话很短,可字字诛心!
三段话,就一个意思。
皇帝陛下您要是不重惩周王,那勋贵和文臣,以后可以跟着学了。
将大明的律法和规矩都踩在地上。
反正是朱橚开的头,到时候可不能怪我们!
“恳请陛下责罚周王!”
在胡惟庸这个相国的带领下,中书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多数大臣都弹劾的情况下。
朱橚只感到沉重的压力,脊背仿佛都要被压弯了!
见火候差不多,江夏侯周德兴这些“苦主”再次出面卖惨。
“陛下!”
他们的面容无比悲痛,仿佛想起了丧子之痛。
然而心中却是畅快不已!
不愧是相国,胡惟庸设计的这一场戏,已然到了尾声。
朱元璋这个皇帝,也无法视而不见。
此次是淮西一派的文臣加上勋贵武将,几乎是朝堂多半的力量了!
纵然有些人保持中立,可弹劾的声音太大了!
“刑部,你们认为周王该当何罪?”
刑部左侍郎拱手说道。
“陛下,周王之罪该当斩首,以儆效尤!”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
“不过周王乃陛下嫡子,可免于一死。
罢黜藩王身份,暂时入宗人府闭门思过!”
言下之意,就是圈禁朱橚!
朱元璋看看其他人,都是一样的说法。
罢黜藩王身份,圈禁!
对于朱橚这样身份的人而言,简直是生不如死!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