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他相信米国专利局会站在他这边,也相信埃克森美孚等企业会选择和他进行合作!</P>
只要他能够解决‘单斜伽马相硫’的稳定性问题,一切就都还有救!</P>
然而有些时候,一根稻草是无法挽救一个已经跌落悬崖的人的。</P>
当石墨掺杂材料的稳定性检测结果出来的时候,特里萨·阿奇尔教授眼神中满是失落。</P>
和碳纳米材料相比,石墨掺杂的‘单斜伽马相硫’的稳定效果甚至更低。</P>
“这不可能......”</P>
“明明所有的实验步骤都是按照他的论文来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P>
特里萨·阿奇尔教授手撑着实验台,脸上的表情失落中带着颓废。</P>
他内心实际上大概已经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却不敢相信,或者说内心不承认而已。</P>
事实上,复刻实验出现这种问题,无非就是公开的论文有隐藏关键步骤,亦或者说取用类似实验步骤,有效果,但却无法达到最完美的状态。</P>
这种手段,在学术界科研界是经常使用的方法。</P>
尤其是在药业领域,更是可以说随处可见。</P>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有时候可不是一般的大。</P>
就像是最着名的某蓝色小药丸,第一批的专利其实早就已经到期了。</P>
但正品厂商和后续的仿制厂商生产出来的药品有着一定的药效差异。</P>
理论上来说,都是一模一样的生产方式,但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原因不仅仅在于生产设备、质量管理、原料这些东西。</P>
还有极大的可能在于很多公开的东西和正品厂商实际上的生产步骤,方式有差异。</P>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句并不仅仅是华国才有,无论是在哪里,留一手都是绝大部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更何况是资本家呢?</P>
对于特里萨·阿奇尔教授而言,按照论文复刻出来的实验产品都距离川海材料研究所差了一大截,唯一的解决就只能是对方公开的论文有问题了。</P>
这算不上坑,但是在庞大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之下,他却明晃晃的踩了进去。</P>
“教授,教授.....”</P>
耳边的声音让特里萨·阿奇尔回过神来,他看向自己的助理,开口问道:“怎么了?”</P>
“教授,混合碳钠氮掺杂材料并不是完全没用,它还是有效果的,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下去?我想它应该距离标准应该不会很远了吧?”</P>
凯莉·维姬助理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想法。</P>
闻言,特里萨·阿奇尔脸上带着苦意,他摇了摇头道:“这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做到的。”</P>
对比起无知的行政助理,作为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他很清楚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P>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正如的他的助理所说的一样,两者只差了最后一点点的距离。</P>
但在材料学中,差一点点有时候就是差了无穷大。</P>
因为材料科学实验通常依赖于非常具体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化学品纯度等,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结果的显着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