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明宝钞从发行开始,就没有准备足够的白银准备金,只是在朝廷严刑峻罚的法令之下才流通开来,”
“只可惜,现在大明宝钞信用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补救,最好取消。”
朱元璋神色黯然:“当年也曾有大臣提议朝廷应该提供足够的白银准备金,不过没有被……被采纳。”
“这个大臣是谁?”朱焱好奇发问。
“茹太素。”
朱焱忍不住发笑,原来是这货,这货担任过户部尚书,三年前已经因事连坐而死。
他对茹太素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这人上奏章动则七千字,且语意艰涩,每次朱元璋看奏章时,就显得很不耐烦。
有一次朱元璋懒得看他的奏章,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大怒曰:“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后将茹太素痛打一顿。
但他并不是个小丑,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以平允称”,“抗直不屈”等。
“以平允称”是说他高超的办事能力,“抗直不屈”则是他高尚的政治道德品质。
“可是取消之后,难道还是用铜钱,用铜钱也比纸钞好不了太多,私自铸铜钱的人太多,而且其价值也有很大的波动。”
朱允熥说出自己的想法。
“白银!”
朱焱缓缓吐出两个字。
“把白银货币化。”
华夏古代从来都不是金银的丰产国,所以货币主体一直是铜虽然历代曾经铸造过金牌银铤及元宝、金叶子、银饼等货币,可因为价值太高,普遍都作为国家与家庭的财富储备,市场流通极少。
在明朝之前,白银只是因为其本身的固有价值,才能行使货币功能,但一直都不是法定货币,直到张居正时期,因为有大量国外白银流入明朝,才确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朱元璋眉头几乎竖起来,沉声道:“大明不可能实行白银货币化……”
朱焱慢条斯理开口:“爷爷,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听我说完,你是不是要说大明本土产银很少,而且白银大多集中在权贵手里,普通百姓手里没有白银,即便权贵把所有的白银拿出来,其存量也远远不足以让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哦?”
朱元璋挑眉。
他如何不知道,如果能把白银货币化,能解决很多很多问题。
“我先说白银的优点,便于切割,比铜轻很多,便于携带,小额交易可以用碎银子,大额交易可以用大银锭。便于保存,比起铜的耐腐蚀性要高很多。”
“爷爷你可知道,在大明之外,国家繁多,他们的货币自然都不相同,交易的时候用什么做标准呢?毫无疑问,白银!海外诸国,都认同白银货币的价值。”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