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天大的麻烦,就是不久后朝廷的圣旨。
不仅召他朱植回应天勤王,还有宁王。
宁王倒是有种,拒不奉召,可转眼就被削了三卫的护卫。
这也是自己为什么非要拿下山海关的另一个原因。除了要防备朱棣,还要防着朝廷的兵马。
就在山海关易主的同时,朱棣也得到了消息。
“什么?辽王?”
“你确定吗?果真是十五弟?”
朱棣吃惊地看着逃出山海关的内应。
“没错,殿下,我虽然没看到辽王殿下本人,但攻破山海关的人马确实打的是辽王的旗号。”
眉头紧皱的朱棣不禁握起了双拳。
他朱棣被削藩,北面实力强劲的辽东和大宁,极大可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等燕军撑过第一轮攻势结束,那个时候再选择下注,所以燕军一直将防御重心放在南面。
倒不是不防备自己的几个弟弟,而是这个时候,只要有脑子的人,就不会来碍他的事。
在他的规划中,造反的第一步便是要扫清整个北平都司辖地都周边的障碍,所以在他打下卢龙和抚宁后,并没有听从那个老和尚的建议,顺势拿下山海关。
没想到,最后却被朱植捡了便宜。
“朱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就不怕我举燕地之兵跟你翻脸吗?”
朱棣冷哼一声。
这时门边却传来了一声轻叹。
“燕王,这脸是自己挣回来的,哪能说翻就翻。”
有些急躁的朱棣,听到这声叹息却渐渐平静了下来。
他看向倚着门框的和尚,轻声问道:
“和尚,还能补救吗?”
被叫做和尚的,是朱棣手下的第一谋臣,也是这场奉天靖难幕后的主导者,妖僧姚广孝。
“谈不上补救,从另一个角度想,既然辽王拿了山海关,那说明什么?”
姚广孝轻声细语地说着话,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能挑起腥风血雨的狠角色。
朱棣剑眉一挑,恍然大悟。
“辽王既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拿下山海关,说明他想自保,既然要自保,那么自然就不会插手我们的事。”
就在这时,朱棣的几个儿子和手下慌忙地冲了进来。
“王爷。”
“殿下。”
“爹。”
称呼五花门,但无一例外,全部都询问山海关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