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虏大军驻扎河间已经半月有余,此时的河间大营也渐渐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
当时前来参见李景隆的地方官员,在没有得到满意回复的情况下,又偷偷地跑去真定待了几天,受到了朱植的热情招待。
于是,朱植带兵勇猛,礼贤下士的名声在大明的地界上瞬间流传开来。
经过上次演武,真定这边和河间大营几乎都断了来往,真定日常的防务等事又有徐凯操心。
“唉,这样的日子真是无聊啊。燕军也没点动静,好想回山海关,好想抱舒儿,可惜暂时走不开。”
只要朱棣不整什么幺蛾子,李景隆没什么动向,朱植在真定,其实完全没有什么作用。
就在朱植感叹日子无聊的时候,一封从辽东传来的密信,被徐凯带了过来。
“殿下,辽东来信。”
朱植懒洋洋地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闭目养神。
“念。”
可等了半天,没有动静。
“嗯?”
朱植睁开眼,看到了徐凯略带尴尬地脸。
徐凯解释道:“殿下,这个是密信,属下没敢拆。”
朱植这才坐了起来,却没有接过徐凯递来的信。
“拆开,念。”
徐凯看到朱植这么信任自己,也不再作态,撕开信件后,就看了起来。
“殿下,是武定侯的信,信上说,燕逆朱棣已经到蓟州镇了,想......想让我们辽东军撤兵回山海关。”
朱植嗤笑一声,有些好奇地问道。
“朱棣真就这么空口白牙的让我岳丈撤兵,我岳丈没扇他个大嘴巴?”
徐凯有些好笑的看了眼孩子气的朱植。
“倒让殿下失望了,武定侯在信中说了,燕逆提出的条件是,他们愿意用永平一府换我们从蓟州镇撤兵。”
朱植听到这个条件的时候,撇了撇嘴。
“白给不要,只要山海关是本王的,山海关家门口的永平府,别人拿去了又如何。”
听到这个,徐凯倒是点了点头。
辽东如今初步改制,武将不缺,兵源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文官。
在朱植的安排下,陆昂以及前不久的一部分有能力的文官,都已经被秘密送入了辽东。
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陆昂对于整个辽东,甚至整个大明的意义,但他们明白一点,就是陆昂能让老百姓多产粮食,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