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认为,朱重山没有军令,私自调动三千新兵深入漠北。
必是要和北元残党勾结,要造反的意思。
当这些罪名落到了朱重山头上时。
一众武官皆站出来反对。
“我不同意!”
只见徐达两眼厚重的眉毛微微皱起。
对着胡惟庸怒斥道。
“大将军朱重山,从皇上还是一介千户时,便在身旁!”
“几次救皇上于生死存亡之际!”
“我和朱重山相处几十年!我相信他断然不可能会与北元残党勾结!”
“你们这是诬蔑!”
胡惟庸轻蔑的望了一眼徐达。
又看了看徐达身后的一群老将。
若是天下未定,他胡惟庸可能还会畏惧这群老将三分。
但现在天下已经安定,那么武官注定落幕!
这是文官的天下!
“徐达大将军,那我想问,朱重山为何率领三千新兵,招呼都不打一声。”
“便消失在了漠北?”
“回来的时候,还带了许多草原人!”
“这不是想要造反是什么?”
“我还曾听说,朱重山收了一个草原人当弟子。”
“难道这一切,还不够证明朱重山想要叛国吗?!”
朱重山从草原回到北平的消息自然是被文官集团知晓。
并且甚至要比朱元璋知道的还要详细许多。
徐达闻言,极为愤怒,却无可奈何。
徐达和胡惟庸两人本就不对付。
胡惟庸因为深得朱元璋宠幸,导致权势越来越大。
权势大了后,便开始骄阳跋扈。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奏折,全部呈上。
凡是对自己有害的奏折,全部扣下。
一项嫉恶如仇的徐达也对胡惟庸极为的厌恶。
两者从此结仇。
朱重山和胡惟庸的关系也极度恶劣。
有一次朱重山看见胡惟庸在欺男霸女。
便直接将其给暴揍了一顿。
两人也从此结下了梁子。
这一次朱重山违背自己定下了军令。
私自带兵三千消失在了漠北深处。
没人能够知晓朱重山的到底去干了什么。
这就让胡惟庸有了很多可以篡改的手段。
只要将朱重山扳倒,那么胡惟庸的权势将会更进一步。
因此,在朝会上,胡惟庸一口咬死了朱重山勾结北元残党。
意图谋反。
然,作为武将的徐达终究还是说不过胡惟庸。
一旁朱标望着胡惟庸,也是眉头微皱。
胡惟庸的所作所为,他身为大明太子,自然是都知晓。
然,因为朱元璋对其的宠幸程度十分之高。
就连他这个太子都暂避锋芒。
试问整个朝廷文官中,有一半都是胡惟庸门人。
朱标也在寻找时机,寻找证据,然后将胡惟庸扳倒。
这一次胡惟庸会如此撕咬朱重山。
也是让朱标没有想到的。
就在朱元璋准备下令,将朱重山召回时。
只见一声百里急报的声音传来。
“百里加急!”
朱元璋见此,便将如何处置朱重山违背军令的事情放一边。
随后士兵来到朱元璋面前,有些气喘道。
“皇上!百里急报!”
朱元璋眉头微皱,难道是草原又出问题了?
但草原有沐英和朱重山在,应该不会有百里急报才对。
朱元璋淡淡说道:“念。”
听见朱元璋的命令,士兵便打开手中奏报。
开始念了起来。
“末将沐英在此叩见皇上,皇上万年!”
“今我大明战神朱老将军,轻率三千新兵营,深入漠北,击败金帐汗国部落!”
“夺回传国玉玺!末将沐英封命,亲自护送传国玉玺回京!”
“三日内,便可亲自抵达应天府!”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