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编辑部还只是有点尴尬的话。
那斗音的影视部,此时就是羞愧!
编辑部至少还看懂了叶凡此前文案的结构,而他们……没看懂!
甚至他们从直播开始的第一秒就没看懂!
当直播切进来的第一秒后,有一个人就满腹疑惑:“卧槽,这是蜡烛?这么多蜡烛……它怎么一个灭的都没有?”
摆在篱笆墙上、餐桌上的就算了。
那可是屋顶房檐上还有好几百根呢!那不被风吹灭了就怪了!
这个问题看似离题万里、非常偏门,但问这个问题的正是一个负责道具的工作人员。
影视是个浪漫的词汇,更是一个费神费力的工作。
具体扣到细节,可就没那么浪漫了,全是人力。
所以他第一眼就看出不对劲来了。
“你们做不到?”
“也可以,给钱什么都能做到。当然前提是需要有五十人摆一下午……”道具组小哥苦着脸说道:“然后再要一百人蹲在房上,看哪个灭了随时点亮。”
…………
众人一阵沉默。
小哥没说完的是:还要考虑消防!一旦着火怎么办?
那可是木屋!
“也许,是特效?”一个人忽然解释道。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当叶凡和高圆离开木屋之后,身后的蜡烛渐次熄灭之后。大家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破案了,肯定是特效。总不能雇一百人,跟在后面给他们吹蜡烛吧?”道具组小哥憨厚一笑露出满口白牙。
“锤子!”特效组另一个小哥站出来,表示有不同意见:“锤子特效。你知道影视最难的是什么吗?是光影!”
小哥越说越激动:“物体建模出来,没光影那就是一堆模型。看着就假。你知道刚才那是什么吗,是上千个的光影结构。卧槽,这要是用特效花时间做出来……”
“不如后面跟一百人吹蜡烛,那倒简单!”
……
众人又沉默了。
迷,这场直播从头到尾就是个迷!
“卧槽,这个运镜是怎么回事?这么丝滑的?怎么从夜空就到他们侧面了?”
“肯定不是机械悬臂。现场没看见轨道,更没看见工作人员。”
“再说这不是老谋子那种大剧组才用得起的玩意吗?”
“无人机?应该是滑翔的无人机,才做得到。实用又简单。”
“嗯嗯。”众人纷纷附和。
“胡说道。”摄影组一个操控无人机的小哥站出来了。
“无人机确实能做到这样的运镜,而且保证镜头的连贯。但问题是,无人机挂的镜头能有多大焦圈,能有什么样景深。”
这人也很激动:“你在看看,这个画面清晰度,和这个色彩。就不可能是一台无人机能做到的。
你们想想平常拿手机拍月亮的画面,拍出来是不是一坨明黄狗屎。你在看这个画面的质感,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高端无人机?”有人反驳:“听说方总给拿了台左右的高端无人机。”
“那也不行。这是暗光条件,不是白天。而且这个距离也太远了。我试过的。”
“等等,我知道了。”忽然有人,想起来什么:“刚才说的手机拍月亮提醒我了,手机厂不是用过一招吗。——通过算法算出来的!”
“对对!有道理!无人机编队,每一部无人机负责一部分画面,最后画面合成汇总!”
等等,那岂不是说,叶圣早就算好了自己的位置和距离?
又或者此时正有十个无人机摄影操控的高手,蹲在树林和稻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