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半世流离 > 第二十九章 武道宗师

第二十九章 武道宗师(2 / 2)

即便是顾城说过他是人不是仙,但老李依旧固执的认为,于他而言这便是一场‘仙缘’!

自从十年前,入宗师初境后便不得存进的修为每一天都在进步,虽然很微小,但老李明显的感觉到,他在进步。

宗师之路,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西方文化在交汇,旧时代在埋葬,新的秩序在建立。

数十年前,因为传统武学的没落,一群武道大师不断思考武道新的前路。

最后提出了一个叫做国术的概念。并且借此新的武道之路,入宗师。

这些年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国术之学大行于世。

在国术体系中,宗师之境的最重要特性便是化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劲都是宗师。

在世人眼中,对于宗师境界的划分,还是古武靠谱些。

因此,在国术体系的认知中,宗师之境的划分依然参照了古武。

想要成就武道宗师,必须要有一股俾睨天下的霸气,坚信自身的武道独一无二。

如此方可成就宗师,初境问心境。

问心境宗师武道之心明澈,没有疑惑、亦不会动摇。武道修行亦是修行之法,而修行修的便是心。

这便是宗师境的基石。

宗师第二境名曰诚意境,这一境界的宗师在武道之路上越走越远,并延伸出相应的意境。

心与意和,武道之心产生的意便是武道意志的延伸,无远弗届。

直到自身的意与天地相呼应,便自然而然到了宗师第三境天人境。

这一境界顾名思义,其要点便是天人合一!

将自身武道与天地大道契合在一起,这边是天人合一之境,亦是宗师第三境。

自古以来,大多数宗师到了这一境界,便可称之为无敌于世。

但后来经过历代立于绝巅的宗师探索,在天人合一之后,又立出了第四境琉璃境。

这也就是宗师境的巅峰。

身心似琉璃,内外皆明澈!

这一境界的宗师,身心如同琉璃,堪称无漏之身。

也因此,琉璃境的宗师亦被世人称之为半步大宗师。

至于何为大宗师?

事件遗留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世人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琉璃境的宗师,还不是大宗师。

大宗师这三个字出自《庄子》,“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而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在庄子心中大宗师是指庄子思想中总合道宇宙生成意义的观念,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那么道呢?

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

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合乎自然。

这便是道!

只是这个境界太高太高了,根据庄子所描述来看,庄子认为的大宗师,便是道。

可是后来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个境界,或者说‘道’是一种无上的存在,那么称之为无上宗师或者更为合适一些。

那么,后世所臆测的大宗师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庄子的《大宗师》中,描绘过一种叫做“真人”的状态,“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

那么“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

既然“真人”是有形象的,可“道”是无形的,那么“真人”是否就是弱化版的道呢?

然而在张三丰之后的这数百年来,大宗师之境无人可达,仅仅只有那么一句描述大宗师的话流传了下来:陆地神仙之流!

后人已不可考。

时至今日,在世人认知中,那位号称天下第一的老人,疑是大宗师,也仅仅是疑是而已,他可从未承认过。

最新小说: 一念之辰月之旅 三国:朕乃是汉高光武帝 长川意柔 带着精灵横推多元宇宙 四合院:我成为了易中海的侄子 三国:开局目前冲貂蝉,吕布急了 四合院:敌特克星,逍遥四九城 我爸赵蒙生,李达康慌了 海里有什么,关你侯亮平屁事! 全民转职:我能无限叠加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