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二人是如假包换的亲兄弟。
但关系却是十分恶劣。
袁绍嫌弃弟弟窝囊,不学无术。
袁术嫌弃哥哥虚伪,庶出之身。
所以多年来,双方是互不相让,一旦见面就是争吵不断。
但现在,当着天下诸侯的面,还是得顾忌老袁家的名声。
所以袁绍看到弟弟后,脸上的不屑只是一闪而过。
随后便面带笑容,起身快步向前相迎。
“哈哈哈哈!公路你能来,为兄心里甚是宽慰啊!”
“都说上阵亲兄弟!你这次追随为兄,你我兄弟必能创下一段佳话!”
“快随为兄入座,共议大事!”
袁绍一口一个“为兄”,听到袁术心里既别扭又恼怒。
从小到大,他就很少喊过对方“兄长”。
不过看到袁绍这虚伪热情的模样,座下又如此多的外人,袁术也不好发作。
只得是在心里骂两句“庶子”的同时,忍着恶心和袁绍强颜欢笑。
当着大家的面尬聊了几句后,他就径直去往了自己的座位。
见人都到齐了,袁绍端坐正中,开始说正事。
“如今我盟军十镇义军已然到齐!”
“那本盟主就宣布接下来的军务分管事宜!”
一听到这个,在场的诸侯就不约而同的结束了交头接耳。
而是纷纷看着袁绍,竖起了耳朵。
毕竟军务之事,牵扯到各家的利益。
随后,袁绍洪声道。
“诸位,如今董卓肆虐,天子蒙囚!”
“我等义军责任重大!”
“但自古以来,大军最忌讳的就是号令不一,联军作战更是如此!”
“所以日后一切兵事,都要集中定夺!”
“就算诸位有建言,也要见本盟主军令兵符后,才可行事!”
这话倒是没啥毛病,毕竟大家初次联盟,
确实是需要一套主持大局的军令规则。
否则各自为战,号令不一,只会便宜了董卓。
况且大家选出这么一个盟主,为的正是此。
所以,众人对袁绍此言纷纷符合,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袁绍接下来的一番话,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再有!为了方便行军作战,军需调配方面,也需要集中管辖!”
“本盟主帐下大将淳于琼,在先帝时期,就任西园校之一!”
“军调钱粮,兵器马匹等军需之事,他更是老成练达!”
“此番是为国家而战,后勤不可有丝毫差池!”
“所以我军总需官一职,就由淳于将军担任!”
“待会大家就把军需物资交予淳于将军辖管,日后军需会统一派发!”
袁绍这番话虽然说的是大义凛然,国事为重。
但众诸侯可不是三岁的孩子。
你军权要抓就算了,连军需后勤也要把持?
哪天要是卡我们脖子,我们如何是好?
一旦该有的东西供应不及时,军队哗变了,亏的可就是我们!
这种事关命脉的问题,众人哪能轻易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