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响起,在殿堂内格外的刺耳,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御史中丞张青上前一步,双手一拱,神色肃穆,望着上方的陛下义正言辞道。
“臣要弹劾相国林祈,草菅人命,诬陷忠臣李鸿,致使其满门抄斩,据臣所知,李大人向来体恤百姓,受百姓拥戴,对陛下忠心耿耿。”
“却落得如此下场!”
“实在是令臣寒心,也令我夏国子民寒心,臣恳求为李大人平冤昭雪,让凶手付出代价。”
“还请陛下明鉴!”
此番言语,张青说的大义凛然,一副不惜为国捐躯的姿态。
但在场的众人,哪个不是老油条了。
只是略微一思索,就明白,这背后定然是御史大夫之意,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试探相国的虚实。
昔日相国之位长期空缺。
御史大夫赵恒自然是最有希望的,但没想到,林祈横空杀出,短短一两年,就大权在握,深受先帝器重。
仅仅第三年就被任为相国。
御史大夫和相国之前的过节就此产生,两人在朝堂上,各自有一班党羽,但承蒙先帝厚爱,林祈一直稳压赵恒一头。
可没想到,先帝意外仙逝。
看来这位御史大夫又觉得自己行了,再加上相国主动求死,这才想做个“好人,”以此成全相国。
至于所弹劾之事,也确有其事。
但其中原委太过复杂,只有相国和先帝经手,除此二人,无人知其详细。
如今朝堂之上,有了御史大夫背书,不少臣子纷纷有了底气,主动上前,大声附和。
“臣有奏,臣要弹劾相国林祈,任人唯亲……”
“臣弹劾相国林祈,剥削百姓,藐视王法……”
“臣弹劾相国林祈,当街调戏良家……”
……
一时间,朝堂之中,皆是弹劾林祈之声。
但仔细一看,这些基本上都是御史大夫的党羽,而御史大夫则是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好似这一切都和他无关。
林祈见状,不怒反喜。
对,没错,就是这么弹劾,虽然有些理由有点离谱,但这不重要,他现在一心求死。
而见到林祈无动于衷。
身后的这些臣子也选择作壁上观,在他们看来,林相此般,明显是胸有成竹,无需操心,尽观林相大显神威便是。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臣子也选择了旁观。
那就是以大将军李牧为首的一众臣子,大将军是先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一直以来,为夏国南征北战,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威望。
是皇室的忠实拥护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亦是如此,派系之间泾渭分明。
对于皇帝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
臣子之间互相牵制,彼此监督,不会出现臣子惑乱朝纲之事。
可先帝对林祈的器重,远超他人想象。
这也导致,相国权势滔天,稳压其他两个派系一头,此前更是有虎符在手,即便是李牧,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敢得罪这位相国。
但现在不一样了。
虎符一交,相国等于自断手臂,再加上陛下向来嫉恶如仇,只需要扇点风,略施小计。
哪怕你是先帝钦点的托孤大臣。
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时,眼见时机成熟。
闭目养神的御史大夫赵恒终于睁开双眼,混浊的目光中透露着精光,拱手道:“陛下,相国一心缅怀先帝,劳心伤神,所说多半是胡话!”
“但众臣弹劾,民心所向,不管是不是空穴来风。”
“若是置之不理,陛下难免落个重用佞臣的口舌。”
“如今先帝刚仙逝,不如让相国为先帝守陵三年!不仅可缓解相国缅怀先帝之情,也可缓解民愤!”
赵恒沉声说道,直接以退为进。
因为他知道,想要以此彻底搞垮林祈,有些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