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时空之门1619 > 第十四章、西南问题的处理办法

第十四章、西南问题的处理办法(1 / 2)

?

cpa300_4(); 如果一个万历年间的中国人走在复兴党中国的公路上的话,他的感觉可能是中国变得荒芜和萧条了很多。

同样的,如果一个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走在1637年的北方中国郊外的公路上,也会产生一种自己正走在荒野和树丛中的感觉。即便顺着这条公路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都可以找到非常繁华和兴旺的城市,他还是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即使不过才退耕了三四年的时间,原本贫瘠的耕地,就变成了草地和树林。

当然,如果认真的观察一下,人们还是可以发现那些草地其实都是某种单一的人为大规模种植的牧草。根据地域的不同,人们可以发现这些荒草其实是黑麦草、玉米草、皇竹草、苜蓿草等等人工种植的饲料牧草。而那些树林,也是各种人为种植的成排成行的各种人工速生丰产林木。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牧草和速生林和道路两旁的护道树林结合起来,确实会给路上的人造成一种身处荒野的感觉来。

但是,只要路上的人把头往下一低,看清楚脚下的或者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或者是泥结碎石路面的话,再看到公路两旁的一段一段出现的那些食杂店,旅社和大车店的话,把这些东西再和偶尔出现在公路两旁的输电塔、无线电信号塔和电线杆子结合起来,即使对经常和公路交汇的铁路以及铁路上呼啸而过的蒸汽机火车进行忽略,他们也可以完全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个和过去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都不同的时空。

即使不把那些内外蒙古高原上对新中国臣服的部落的领地和西藏、西域地区已经开始定期向新中国称臣纳贡的变异蒙古统治者统治的区域算进新中国的有效领土中,1634年建立的中华人民民主帝国到1637年也已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山西、广西、浙江北部、江西西北部、广东东北部、云南北部和贵州北部以及海南全岛以及南洋部分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实实在在的掌握了一亿上下的人口。

一亿人,如果像过去封建农业时代那样散布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的话,即使对于现代人来说整个中国仍旧显得非常的蛮荒,但是也绝对不会让在城际公路上旅行的旅客感到那样的清冷和寂静。

但是把这个在未来的中国最多也就是一个半省的人口,集中到经过复兴党认真规划过的地区上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的,在这些地区的公路上旅行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千里无人烟的荒芜感。

要知道,即使对于一个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的工业化建设,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国家来说,将近二十个省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一亿人左右的人口,也肯定会给人一种地广人稀的感觉的。

王书辉在现代社会的老家黑龙江省,就是一个经常会给公路上的旅行者一种地广人稀感觉的荒芜和空寂感的地方。

在公路上旅行的时候,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不是连绵不绝的单一品种的农作物,就是看起来没有边际的沼泽地、林地和草地。

但是,因为这片宽广和平坦的土地是中国最早进行的工业化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仅仅三江平原一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就可以供应全中国的所有直辖市和海陆空三军的一切粮食需求了。

同样的道理,当复兴党领导的中华人民民主帝国,在除了珠江三角洲外的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所有可以为后世十几亿中国人提供充足粮食的商品粮基地的区域上,建立起了无数的全面工业化的,进行专业化、专门化、机械化生产的,使用优质改良种子,应用化肥和农药的国营农场之后,即使中华人民民主帝国的粮食产量目前还达不到亩产一千多斤两千斤这样的变态水平,可是,为三四亿中国人提供充足的粮食都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充足的粮食作为底气,复兴党才可以对整个新中国的人口分布进行彻底全面的针对性规划和调整,才可以把大量的不适宜生活的山区、荒漠、森林、海滩上的人民群众迁移到农场、城市,才可以把大量的其实并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变成种植牧草和速生林的荒野。

也正是因为有了那原本可以养活三四亿人口的粮食,新中国的人民群众才可以轻松的在市场上买到各种肉类食品,买到各种酒精饮料,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过去他们想都没想过,想都不敢想的食物。

也是因为如此,复兴党才敢于动用国家巨量的粮食储备,从容的对江南地区进行经济打击。

现在王书辉到地方调研,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牧草和大量的速生林,看到在草地和林间到处的窜来窜去的各种蠢萌的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不禁想起现代社会对于工业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那些争执来。

面对这种争执,王书辉一直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去工业化,而是全面的,快速的,努力的,拼命的大搞工业化,不断的提高和升级工业化的水平。

其实看看复兴党在十七世纪的中国进行的实践就可以发现,正是因为大力的强硬的推广工业化,所以和过去进行粗放的低水平农业生产的封建王朝时代的农业中国比较起来,复兴党建立的新中国的环境才被全面的改善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全面普及煤炭作为燃料之前,人们煮饭做菜取暖烧火等等,都是要依靠柴草的。比起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砍树割草造成的环境破坏其实要严重的多。

王书辉十年前在湖北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在佃农向地主租地的时候,柴山这一块,他们也得付出相应的地租。所谓的柴山,就是指农民们烧火做饭的时候获取燃料的长着树木的小山。湖北地区凡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附近的小山都已经变成一片光秃的状态了。为了满足燃料的需求,荒地里的杂草也是大家收割和储存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落后的农业生产才是对自然环境最大的破坏。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足够的廉价的可以轻松的满足日常需要的蜂窝煤等各种煤炭燃料之后,在工业化的大规模农业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粮食的情况下,复兴党领导和推广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复兴党领导的黄淮治理工程,复兴党领导的黄土高原治理工程等等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工程,才有可以真正的得以实现。

也就是说,不仅低水平的粗放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在大规模的破坏环境,就是为了弥补过去几千年中国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得已造成的环境破坏,也必须建立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因为没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等工业的话,就没有可以代替树木和荒草的燃料存在,就没有可以彻底的扭转大规模的破坏环境进行广种薄收的落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存在。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的简单。

没有煤炭工业,就没有蜂窝煤。没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就没有制造蜂窝煤炉子的钢铁。没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就没有可以代替人力全面提高生产率的农业机械。没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就没有可以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可以全面提高粮食产量,抑制病虫害的化肥和农药。

先进的农业生产,降低了农业生产需要的人口。而发达的农业生产的前提,正是需要大量人口的各种工业企业。就这样,人口的机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正是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正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得到了全面的升级,自然环境才会全面的好转过来。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