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伏麟才子毛遂自荐(2 / 2)

布衣想要跨越阶层,高官厚禄,光是“出身”这一硬件条件,就注定不可能了。

其次则是因为,汉末的书籍十分有限,被氏族占据,布衣不可能读得到书。

温饱尚且不足以维持,更遑论读书了,所以也几乎产生不了人才。

而诸葛济,祖上虽也是世家,但到他这一辈,实际上也已沦落为寒门,垫底的存在。

其出身条件,甚至和那位织席贩履的皇叔刘备也不可同日而语。

再怎么说,刘备也是皇室。

在这个只看出身的年代,有了皇室的标签,比任何名头都有用。

而诸葛济的这一身打扮,实在……一点都不起眼。

甚至和自家二哥卧龙的出场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除了一张帅气的脸蛋,身上看不出任何光环。

可是帅气在这个征战杀伐,人才紧缺的时代,貌似没多大用处。

倒不是诸葛济不明白外在对一个人的重要。

一则,是性格使然。

性格天生矜傲不羁的他,装逼的本领,和自家二哥诸葛亮委实是相形见绌。

其次,诸葛济就是想亲自领教一下这位求贤若渴的曹丞相,是否真如他所言般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我当天下闻名的伏麟才子是何等样人,原来是个乳臭未干的山野村夫!量此小辈,有何才学?”

政事堂上的武将,直接当面嘲讽。

因为谁也不会将诸葛济和麒麟才子联系起来。

谋士则鲜有出声者。

在这个节骨眼上,诸葛济是否人如其名,还是名不副实,只需丞相考量一番便知。

余光扫视众人,诸葛济已瞧出众人心中的浓浓轻视。

微微一笑,而后视若无睹般迈进大门。

目光径直打量着眼前这位赫赫有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虽是从娘胎里便夺舍了的诸葛济,对曹操也只是闻其名未曾见其面。

眼下是首次。

外表并不出众,他那双深邃的眸子却出奇的犀利。

如同俯瞰猎物的苍鹰,蛰伏暗处静候猎物的豺狼。

和仁德爱人的刘皇叔显得是那么的截然不同。

一个亲和平易,一个却令人敬而远之。

身上透出的气息,令人不可捉摸,高深莫测。

仅仅只是短暂的打量,诸葛济心里隐隐已涌出轻微战栗。

在这样一个性情多变的主公手里做事,不时时谨慎,事事小心的话,恐怕什么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琅琊末士诸葛济见过曹丞相!”

双掌贴于胸前,诸葛济微微作揖。

在这种面试场合,你考察老板,老板自然也要考察你。

就在诸葛济打量曹操的同时,曹操的目光何尝没有打量着他。

年少轻狂!

这是诸葛济给曹操的第一印象。

和在座文臣武将如出一辙,曹操心里也颇感失望。

若非事先听徐庶提及他便是伏麟才子,曹操此刻估计会像对待别驾张松一样将其乱棍打出。

但诸葛济始终不是那位名不见经传,其貌不扬,且傲慢无度的张别驾。

考虑到是声名在外的伏麟,曹操终究还是隐忍了性子。

只见他面无表情地撸了撸袖子,一副漫不经心之态。

“听徐元直说,你便是闻名天下的伏麟才子?”

“这都是朋友们胡乱叫的,与在座的诸位相比,愧不敢当!”

谋士们露出一个“酸溜溜”的表情。

曹操也是微微轻笑,而后脸色立马严肃起来。

“令兄诸葛亮已投刘备,你为何不随兄长一并去新野,反而北上来见我?是何缘故?”

听着曹操这番阴阳怪气的语调,一副审问犯人的嘴脸。

诸葛济也不由轻笑。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下为名利而来!”

没有花里胡哨的说辞,反而极其露骨。

顿了顿,瞧着一众人等露出的错愕之色,便是曹操也表现出耳目一新的神情之后。

诸葛济这才绘声绘色道:

“刘备名为汉室宗亲,然不过织席贩履之徒,假托帝胄之名。

一心想图霸业,然奔走十数年,如今仍无寸土,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何也?”

说到这里,诸葛济余光瞥了众人一眼。

见大家胃口已经吊了起来,才接着道:

“刘备之所以难成大气,因其目光短浅,才略不足。

依我看来,刘备雷大雨小,成不了气候。

丞相佣兵百万,占据天下疆土三分之二,雄才大略,必成大业,故而来投。”

听着诸葛济对刘备的这番奚落,对自己如此推崇,曹操心里虽很受用。

但生性狡诈的他,又岂是那么好忽悠。

“阁下既然认定刘备难成大业,何以令兄诸葛亮又误堕泥淖?投奔刘备,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最新小说: 繁花似妃 我未来霸总,会点读心术怎么了? 拯救中二病系丧尸少女 开局十万死士,在暹罗国登基称帝 云芸间 庶女重生,疯批殿下宠入骨 豪门女配被读心后成了团宠[穿书] 断层顶流是我的考古搭子 [综]最后的刺客 五零年代女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