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慷慨激昂的声音,是朱高煦的。
“倭寇之患,哪有你说的那般轻巧,真以为咱们大明的将士,是干吃饭的啊。
这些倭寇,并非都是樱木寇匪,还有些张士诚、陈友谅的旧部,再就是沿海一带的百姓,内外勾结,复杂着呢。”
略显浑厚,语气平缓的声音,是朱高炽的。
听墙角的朱元璋,听到兄弟二人在讨论倭寇,顿时皱紧眉头。
倭寇之患,不仅仅明朝有,很多朝代,都深受其害,却无法根除。
大明沿海一带,倭寇剿灭不尽,尤其东南沿海一带,损失惨重,单单大明立国之后,损失的百姓,就有十余万之多。
很多沿海的村落,十室九空。
这就像是身上长了顽疾,令朱元璋烦不胜烦,偏偏无可奈何。
朱高煦微微吃惊道:“怎么可能?我大明百姓,怎么可能是倭寇?!”
朱高炽嘿然笑道:“这有什么不可能,老百姓一旦吃不上饭,什么事情都可能干的出来。
咱们大明立国之后,就实行海禁,片板不得下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的百姓,就靠下海捕鱼为生。
无法下海,就只能种地,可沿海的土地,又都是盐碱地,很难种出粮食,好不容易有点收获,还不够缴纳赋税的。
老百姓没了活路,可不就得铤而走险嘛。”
朱高煦眨了眨眼睛:“大哥,你的意思,是朝廷的海禁,让倭寇如此泛滥猖獗?”
砰!
朱元璋气鼓鼓的一脚踢开房门!
海禁政策,是朱元璋亲自拍板决定的,朱高炽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居然也敢大放厥词,指手画脚,大肆抨击!
室内的朱高炽和朱高煦都惊了一跳,一时间头皮发麻,呆愣当场。
朱元璋迈步而入,一脸怒气的盯着朱高炽:“朱高炽!!你的意思,是咱把沿海百姓,逼上了绝路?!”
朱高炽都蒙了,万万没想到啊,皇帝也会听墙角!
他一向小心,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纰漏,电光石火间,无数念头在脑海中闪过,一时间,竟是忘了行礼。
朱高煦已经扑腾跪在地上:“皇爷爷饶命啊!”
朱高炽却站在当场,脸色很快平静:“皇爷爷,孙儿只是忧虑倭寇肆虐,正与家弟商议对策,绝无抨击朝政之意。”
朱元璋嗤笑一声:“笑话,倭寇之患,历朝历代都没解决,你一个乳臭未干,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子,能有什么神机妙策?!
今日说不出个子午寅卯,看咱不赏你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