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樱木的威胁,比起北元来,可小得多了。
“朝廷现在拿不出银子,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海战。若真对樱木用兵,则是国战,可不是你想当然的过家家。”
朱元璋内心已经有些松动,但对于大明的状况,他了解的显然比朱高炽更多更具体,也正因如此,才觉得现在讨伐樱木,根本不是时候。
朱高炽则撇嘴道:“皇爷爷,对付区区倭寇,何须大规模用兵,区区三五千兵力,就能荡平倭寇。”
朱元璋忍不住哈哈笑道:“你啊,终究是太嫩了,只懂得纸上谈兵,以少胜多的仗,咱也打过,但却凶险万分,还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远渡汪洋,到樱木作战,没有十万兵力,是不可能取胜的,别说攻上樱木岛屿,单单是倭寇对咱大明发动一次偷袭,兵力就不下几千人!”
朱高炽则是目光坚定:“打造大型战船,派出十万兵力,朝廷固然吃不消,但以现有的中型战船,载上三五千兵力,定然没难度。
然后,再号召沿海百姓,修缮渔船,随军作战,一同前往樱木。
我大明将士与百姓,在樱木所得财货,朝廷留七,百姓得三。所得粮草,以战养战!
孙儿认为,愿意随军出征的百姓,定然很多,若是朝廷再许诺免除一两年赋税,则会如同过江之鲫,当能解决兵力和钱粮不足的问题。”
听到这个建议,跪在地上的朱高煦深深把头杵在地上,还把头扭向一旁。
哎哟!
丢人!
太特么丢人了!
让百姓随军出征?大哥啊,你可真想得出来!
百姓的小渔船,能穿越汪洋吗?他们没有兵器,拿什么跟倭寇打?
正规军都不是倭寇对手,你指望百姓能打赢?
纸上谈兵都是轻的,分明就是什么都不懂,意气用事!
朱元璋身后的太监,耷拉着脑袋,也是连连给朱高炽打眼色,示意他少说两句,别惹皇帝不高兴。
就算是太监,也觉得朱高炽在胡言乱语。
这太监对朱高炽印象非常好,贵为燕王世子,却对他们这些奴才非常和蔼,甚至,还给塞银子。太监是真心不希望燕王世子受罚,但燕王世子却好像魔怔了一般,越说越是离谱。
朱元璋气急而笑:“荒唐!你是要让咱大明百姓,学那倭寇行径?!”
朱高炽则用略显浑厚的声音,一字一顿的说道:“寇可为!吾亦可为!
寇可往!吾亦可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