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名大臣轮番上阵,劝说皇帝,皆无功而返。
朱元璋就好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前面的大臣纷纷把目光投向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一拍大腿,咧着嘴道:“我劝了,没用啊!你们刚才不都瞧见了吗?!”
众多大臣不管,纷纷朝着他使眼色,继续怂恿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出列:“陛下,此战万万不可开!
户部···没银子!说啥也没银子!”
户部尚书把头一扭,一副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说破天,要想打仗,必须得有银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陆地战如此,海战更是如此。
而且,海战对银子的要求,还要更高。
但大明朝廷非常穷,比前面几个朝代都要穷,因为朱元璋接手的是元朝留下来的烂摊子。
元朝末期,百姓活的那叫一个艰难。而朱元璋征战沙场,打下大明江山,也只不过是击败了敌人,但并没有完全消灭。
元朝权贵,带着兵马、百姓退到草原,成立了北元小朝廷。
而就在这个撤退的过程当中,卷走了大量的财富。
本来就没钱,开国多年,又战争不断,不是出兵平定内部叛乱,就是出兵对付西番、北元,好不容易征收上来的银子,又如同流水一般,哗啦啦流出去。
户部确实没银子,从开国到现在,手头就没宽裕过。
朱元璋说的轻巧,三五千兵力,就能跨越汪洋,打一场国战,但实际上,哪有那么轻巧的事情。
老百姓的小渔船,是无法直接作战的,要进行改造,才能远洋航行,才能支持在海上战斗。
朝廷定然要给老百姓准备专门作战的兵器,总不能赤手空拳在海上搏杀吧。
老百姓可以出人,但粮草肯定是要朝廷承担,最起码也要承担一部分。
因为但凡豁出命,敢跟着军队讨伐樱木国的,必定都是最穷困潦倒的底层百姓。
他们手里,能有多少余粮?
而在海上漂洋过海,需要漫长的时间,即便是海战结束,登岸成功,日后能够掠夺多少资源,谁都说不准。
另外,万一战事不利,从海上退回,这回来的过程,粮草也是不能断的,否则,就把人活活饿死在海上了。
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钱。
朱元璋驳斥了一名又一名大臣,唯独户部尚书,他无法驳斥。
因为他自己也清楚,确实没钱。
大明王朝刚刚对西番用兵,北元又打了一仗,云贵川一带也不安宁,哪哪都需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