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本就是农民出身,他是体恤自己这些沿海百姓的。
从文字间流淌出来的关怀,让百姓感动不已,更让百姓们恨极了倭寇。
这在军队中,相当于调动士气,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因为必须让士兵、百姓明白,自己这一次,到底为何而战!
只有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他们才会豁出性命,无所畏惧。
这场战争,被定义为复仇之战。
小小樱木国,本应该是大明藩属国,听命于朝廷,缴纳岁贡,以示友好。
但其纵容百姓,欺掠大明百姓,大明开国以来,朝廷数次警告无果。
樱木国已经给大明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忍无再忍,无需再忍。
皇帝决定,征讨樱木。
最后,以寇可为!吾亦可为!寇可往!吾亦可往!为结束语。
百姓们激动不已,大声呼喊着口号。
“寇可为!吾亦可为!”
秀才都被檄文感染,情绪被调动起来,忍不住大声喊道。
后方的百姓,也热血沸腾,挥舞着拳头,跟着喊道:“寇可为!吾亦可为!”
秀才又喊:“寇可往!吾亦可往!”
百姓跟着喊:“寇可往!吾亦可往!”
声浪连成一片,直冲天际。
各州县的青天在城头上,往下瞧着这一幕,皆震撼无比。
“朝中有能人啊,竟将一场以劫掠为主的战争,推上道义的一面。”
“听闻,是燕王世子朱高炽,出的主意。”
城头之上,官员议论纷纷。
城头之下,秀才已经解读起公告,也就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部分。
当秀才念完,百姓一阵阵哗然。
“让我们跨越汪洋,到樱木作战?”
“不妥,不妥,太远了,海上风浪大,搞不好就要死在海上!”
“什么?还有钱拿?”
“三七分成?”
“只要活着回来,就是合法的?”
“三五两银子,丢了性命,不值得!”
“若是三五十两!三五百两呢!”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百姓对战争,充满天然的恐惧,但朱高炽的分赃之策,最大程度上,冲击了这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