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北宋靖康元年,三伏天。
西北边疆府州城石山梁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
一个头戴草笠的白净青年正在带领九百名士兵正在空地中间进行队列训练,
“一二一,感谢少爷,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少爷,全力教导,感谢战友,关心帮助...”
士兵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袍子,手持烧火棍,正在白净青年的带领下进行跑步训练
口号声彻响山间,而且整齐划一,显然已经训练了不少时间。
在他们身后山边的巨大窟洞内,“叮当、叮当,咣啷、咣啷”的金属加工声响个不停。
此时只见场地上的士兵快速排列成三排,在领头白净青年的口号指挥下正在进行队列训练。
“第一排,开始准备,一二三,开始瞄准,准备...放。”
“砰砰砰砰砰砰...”
士兵前方顿时升起一阵白色硝烟,最前排的士兵顿时感觉一阵火药味直冲脑门...
这是经典的火枪排枪射击战术队形,也叫排队枪毙战法,九百名士兵分成三排,第一排士兵开完火后,退后换装弹药第二排再顶上来继续射击,...依次循环射击,每时每刻都在朝敌人射击。
训练场地上燧发火枪发出的“砰砰”声响跟山间洞窟内传出的“铛铛”金属碰撞声相呼应,正在此时一群民夫打扮的人正从山中洞窟里推出了大量的火炮,依次摆放在空地的边上。
这种火炮就是佛朗机炮,它由炮管、炮腹、子炮三个部件组成,用炮车装载。炮腹装有负责转向的准星和照门,子炮是一个独立的可拆卸构造,类似弹夹,开炮时先把火药跟弹丸填入子炮,然后再把子炮装入炮腹中,点燃子炮上的火门开始射击,而一门母炮,配套了三门子炮。
随着上百门佛朗机炮整齐地排列在场地上,白净青年来到跟前,众人迅速整齐而有序的站位到大炮边,好像这是自然的条件反射和长期的训练结果。
“开始准备”!随着白净青年的一声令下。
弹药手随即快速的往子炮里装入火药跟弹丸。
“目标前方米山崖,开始瞄准。”白净青年再次果断的下令。
发炮手开始用准星和照门向前方五百米开外的山崖瞄准。
“炮击,准备。”白净青年显然有些紧张。
弹药手听令后快速的将填装好的子炮装入炮腹中。
“三分钟连续炮击”!白净青年高声喊道。
发炮手随即便点燃子炮上的火门开始射击,发射炮弹完毕,弹药手马上取下子炮开始装填,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子炮装入炮腹中...由于是三门子炮。所以大炮可以连续的射击,每分钟五六发的射速极速向对面的山崖呼啸而去。
而城内百姓显然已经对这种噪音已经习惯了,但是感觉今天的枪炮声好像比平时猛烈了些,于是便又开始了议论纷纷。
“又是那个败家子在发枪炮吧。”
“肯定是,哎,我说呢,折家也是满门忠烈,十代将门了,咋出了这样个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