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府内城,
城西火器生产基地内,折知轩和军械制造组长陈规正带领工匠们在砌炉子。
他们巧妙的利用二座小山丘将炼炉依山而建,这样的好处不仅可以减少砌炉子的时间,更是大大地增强了炉子的牢固性,还非常又利于平时的作业生产。
利用小山丘的高处为炼炉平台上料,而下方平台送风、放渣,出铁。
这次的炼炉体积做的比较大,炼炉腔呈梨形,适应气流下降膨胀,气流上升收缩的变化规律,行炉可以移动,有方形化铁炉和梯形木风箱相连,下面有木架可以抬动。
同时改进用皮囊作为鼓风器,这是一种往复式风箱,大大提高了鼓风效率。
这种风箱可以通过开闭木箱盖板来鼓风,盖板上有活门,木箱和风管连接处有一个活门,一个为进风口,一个为出风口,盖板扇动,二门交替开闭,二具木风箱同时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连续鼓风。这种风箱体积很大,可以显著提高风量,风压,使炼炉冶铁过程得以强化。
这就是最新的手风箱冶铁炉,而燃料采用的是石炭(煤炭),这样冶铁的冶炼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接下来便是工艺的持续改进。
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封泥的目的是减少加热过程中的氧化脱碳,再是减弱火焰强度,使金属块各部均匀受热。所谓灌钢,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将生铁汁灌入熟铁块中而得名,这种半流体炼钢法最快捷简便,极大提高了炼钢效率。
这就是著名的“灌钢”工艺,但是此时还不是真正的钢,只是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因为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铁。
接下来便用精纯的熟铁烧炼反复进行人工锻打,经历上百次不断的锻打后,就脱胎换骨成了纯钢了。这大概就是百炼成钢的成语由来吧。
为了使大炮的表面更加光滑,减少炮腹和子炮之间的缝隙公差,采用了冷锻技术来打造。另外在子炮上覆盖了层羊皮,这样就进一步保证了气密性,气密性的提高,对大炮的射程和威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再将上次从京城文思院高价买来的简易车床进行升级和改造,利用它来做金属的切削和加工。
折知轩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大宋现有的冶炼、冶铁、加工工艺、锻造工艺、材料、加工器具等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有了这些加持后,军械制造组长陈规带领工匠很快将新款的佛朗机炮样品给制造了出来。
...内城城南火器实验训练基地,
陈规亲自带人将新款大炮推了过来,然后在一千米处、一千五百米处、二千米处分别放置靶物。
“砰”的一声发射声响后,一千米处的靶物完全被炸飞,
又“砰”的一声发射声响后,一千五百米处的靶物被炸飞,
接着“砰”的一声发射声响后,二千米处的靶物被被炸毁坏。
“少爷,新款火炮有效射程高达二千米,一千五米内具有杀伤力,一千米以内威力最大。”
银发胡须的陈规满脸笑容地向折知轩汇报道。
“辛苦大家了,晚上给大伙开庆功宴,烤全羊...”折知轩也是一脸开心的奖励道。
“谢少爷。”众人齐声喊道。
而作为火器和城市攻防战专家的陈规显然不在意烤全羊,而是凑到折知轩跟前开心的说道:
“少爷,以目前火炮的射程,完全可以在攻城战或则野战及守城战中完全碾压对手,弓箭手就不值一提了,弓箭的有效射程才一百米,我们在一千米以外就可以轻松干掉敌方的弓箭手。”
“弓弩手稍微远点,也只能在二百米内有杀伤力,也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