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聋老太太的一个远房亲戚居然都如此厉害,比他这个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厉害。
此时还未起风,所以对有学问的人尤为欣赏。
“孩子,明天奶奶带你去百货商店扯几尺布做身新衣裳。”
这时候,聋老太太宠溺地道。
这人老了才知道有个后代有多么重要。
“奶奶,不用那么破费了。”陈岩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他当然知道百货商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东西贵。
百货商店从年公私合营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余家。
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全国余家百货公司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而且无论买什么都需凭票。
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不管干什么都要票。
吃喝拉撒也都要凭票。
这个年代属于供不应求。
“奶奶有钱,一个月一百多块呢。”聋老太太摸了摸陈岩的头。
这孙子能跟自己长脸,所以钱花在他身上也没有那么舍不得。
这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拿得高一点的也就三十多块。
工人在这个年代属于最吃香的行业。
工人的地位非常高。
可聋老太太的退休工资比工人还要高得多。
而作为轧钢厂级钳工的易中海地位超然,连厂长也得给他几分薄面。
陈岩拗不过聋老太太,只有答应了她去百货商店。
聋老太太领着陈岩来到了燕京最大的百货商店,离四合院就只三公里的路。
坐车只需三站路。
这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是一种背着大气囊的汽车。
因为燃油匮乏,所以用的是沼气。
一下就到了燕京最大百货商店——燕京百货大楼。
于年开业,开业当天人次达多万。
人多得差点没将柜台挤垮。
后来,柜台外都安装了护栏。
还没进商店,外面的人就多得足以走不动路。
进去了后,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攒动的人口有一种喜气洋洋感。
一进门是文具柜台,一群小孩子趴在柜台上看着,眼里的欲望藏也藏不住。
再往前就是卖布的柜台,各色花样的布林林总总。
陈岩从怀里掏出那张系统奖励的布票。
“奶奶,我这儿有布票。”
营业员一见陈岩手里的布票居然是五市尺的,惊讶得嘴张成了大大的“”型。
PS:求鲜花月票!谢谢大佬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