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魂(1 / 1)

喊魂亦称“喊惊”、“叫魂”等。

旧时神州民间信仰民俗。在古代认为,神州古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岭南风俗,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等等。

魔都上管角地区,则以小孩的年纪月生(字)写在红纸上,置于灶台,纸上放一碗水,并点香烛叩头。然后取一个斗,遮以包袱,点火寻觅社脚下的蟢蛛,并连喊“某官(老大为大官,老二为二官)归来!”直至找到二三个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小孩枕这,边走边喊,放下蚊帐后毕。数分钟后,方可揭开帐子。

喊魂一般为儿童受到惊吓而终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惶惶不可终日。然后由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当地会喊魂的人来喊魂。会喊魂的人一般年龄都比较大,以女性为主。喊魂时由喊魂的人在地上画一个十字,掉魂的人站在十字上面,掉魂的人的家长站在一旁,喊魂的人在口中先念一段词,然后一只手伸向天空作抓东西状,口中喊到“XX回来了”,然后把手伸向掉魂者,由掉魂的人的家长在一旁应道“上身了”。如此反复七遍。次日,掉魂者即可痊愈。

喊魂多在晚上进行,一个人叫一个人应答,而被叫的人必须待在家中。具体方法是:由一成年人担任喊魂人的角色,需要在肩头搭上丢魂人的一件衣物,首选红色,还要在衣服的口袋里放上红枣。喊魂人选好地点,一般在离家不远处,先面向西方叫三次:“某某回来!”,应答人回复:“回来了!”,叫三次后转身向家的方向走,每走一步叫一次,应答人紧随其后回答一次。一直边走边叫到丢魂人的面前,然后喊魂人取下搭在肩头的衣物在丢魂人的头顶转圈口中念念有词,之后将衣物口袋中的红枣拿出让丢魂人吃下,这样就算是把魂魄叫回来附在其主人的肉体上了。

喊魂多针对生病的人,但在年三十的晚上,无论是否生病,大多数人都会喊魂,尤其是父母给孩子叫,喊魂的地点也略有不同。一般是父亲肩搭孩子的衣物左手拉着门闩,左脚跨在门槛外,右脚在门槛内,对着门外先叫孩子的名字回来三次,当然,每叫一次家中的母亲都要应答:“回来了”,然后转身走一步叫一声来到被喊魂孩子的面前,接下来的仪式和以上内容相同。

喊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喊魂前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喊的时候要带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吓掉魂回来了没有?”狗娃妈门外喊,狗娃爹在睡房里答“狗娃吓掉魂回来了。”门外的人喊一声,睡房的人应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数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情。

例子:

有朋友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喊魂经历;“我小时候也被母亲喊过魂。那时我有四五岁,因为缠着正在工作的爸爸,爸爸百般解释都没有用,一气之下,爸爸抱着我往机井房跑去。来到机井旁,我看到深不见底的井底,听井底的青蛙‘呱呱’的叫声,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声说:‘我不闹了。’第二天我即不吃不喝,神情恍惚。妈不住地埋怨爸,最后他们决定为我喊魂。我躺在床上,听妈在门外焦急的喊声,爸爸坐在床边,一只手摸着我的额头,一只手握住我的小手,不时地给母亲应腔。心里颇受安慰,觉得爸爸妈妈那么亲我疼我。第二天又吃了妈给蒸的鸡蛋羹,不到中午又活蹦乱跳玩去了。现在想起父母那时呼叫的声音,心里还涌起一阵温暖。那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孩子,不用怕,爸爸就在你床边,妈妈也快过来了。”

孩子受惊吓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会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几天,孩子自然会好。假如“魂”真掉了,又岂是你叫的回来的?“喊魂”只是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心和寄托。在孩子方面,通过“喊魂”这件事,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因此,“喊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最新小说: 重新开始转动的异能世界 狩猎大清 靖乾荡坤 我家娘子是女皇 重生之绝地反击:复仇与重生 超级无敌世家主 刚成金闪闪,黑丝校花逼我臣服? 红楼之薛二公子有空间 来自地狱的步兵 极品叶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