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秦国相 > 第二百六十六章 修人事以胜天!!!(求订阅)

第二百六十六章 修人事以胜天!!!(求订阅)(2 / 2)

“尔等过去口口声声称圣贤与天同道。”

“然无论是尧舜禹,还是三皇五帝,皆是以善劝人,为何天反倒要以恶劝人?”

“至于你们之前说的‘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更是荒谬。”

“你们说灾异是失政而降,那为何桀、纣无灾?而尧、汤有洪、旱之患?所以上天是否降下灾异,跟君主的政治得失没有关系。”

“风雨暴至,是阴阳乱也。”

“是天地之气乱也!”

“由此可见。”

“灾祸不足以说明政治是恶的,祥瑞不足以表示政治是善的。”

说着。

李斯冷哼道:“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你们分明是私心作祟。”

闻言。

良相公等人面露愠色。

也就在这时杜赫第一次挺身站了出来。

他抚了抚须,淡淡道:“我过去曾职任长史,因而多闻各方典籍。”

“丞相所言不合史实也。”

“在《论语·尧曰》、《国语·周语》、《墨子·兼爱》以及《吕氏春秋》都有曾描述过汤祷求雨之事,我就讲一讲《吕氏春秋·顺民》中的内容吧。”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商汤正是通过祈祷鬼神,自损发肤,以身为牺牲,最终感动鬼神,得以实现天降大雨。”

“这是天心即民心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此。”

“商汤得天意得民心,故才成为一代圣主。”

李斯对此嗤之以鼻。

他不屑道:“商汤的牺牲行为跟天降大雨有何联系?两者并没有任何因果联系,有的只是一种偶然的共时性罢了。”

“或时早久,时当自雨,汤以早,亦适自责。”

“若按你所说,祀梁妻哭城,那齐城当真是梁妻哭崩城的?”

“这两者本无必然关系,只是偶然发生在同时,让人牵强附会,再人云亦云,便最终变成了祀梁妻哭城的笑谈。”

“尔等口口声声说着,天故圣人,天生五谷以养人。”

“然五谷、丝麻,当真是天有目的给人生的?分明是人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天地万物好人类都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并非是天为一定目的生成和安排的。”

“至于这次的荧惑守心同样如此。”

“天地无比恢弘庞大,而人相较于星辰,同样很是渺小,就因所谓的天象,就认为是上天要降灾异于人间,这是何其荒谬?”

李斯嗤笑连连。

良相公驳斥道:“《墨子·明鬼》曰:‘……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正是因为当时人们都怀疑鬼神存在,不相信鬼神能够赏贤罚暴,才导致周代以降种种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最终天命为陛下所取。”

“而今李丞相意欲重新走回周代老路,这岂非要置大秦于死地?”

李斯不以为然,正色道:“我认为天人有分。”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李斯丝毫没有退缩。

一时间。

大殿气氛瞬间凝滞。

良相公眼中露出一抹恼怒跟不满。

他其实早就猜到了李斯会这么难缠,因为李斯是荀子之徒,而荀子过去就一直倡导天人之分,并对周代渐渐形成的灾异论大为抨击,而这套灾异论,正是他坚定认可的。

这是政见之分。

他们主张的是天有意志,天命王权和天人谴告。

而李斯等人则坚持天无意志,天道自然,王者兴于时命,圣而不神;灾异为阴阳所至,而非天神所谴告。

两者观点是针锋相对。

不过两方谁都说服不了任意一方。

因为他们一方认为天地间是存在一位至高神的。

另一方同样无法解释,只能加以一个凭空捏造的‘道’。

然就算两方在朝堂上争的面红耳赤,争的大打出手,争的剑拔弩张,最终都争不出结果的,因为谁都说服不了对方,也无法证明对方说的是错的,充其量只能一味的批判。

顶多互放狠话。

一时间。

殿内争执声大起。

互相引经据典,对对方的观点予以驳斥,不断用一些史料佐证自己的正确,互相攻讦之下,整个大殿一片嘈杂。

嬴政冷冷的注视着下方。

眉头微微一蹙。

他又如何看不清下方的情况,只是李斯也好,杜赫等人也罢,终究都无法自圆其说,或者说都没办法更进一步的解释,最终依旧归于了神秘莫测的不可知上。

然这跟鬼神之力又有何区别?

良久。

嬴政心神一定。

目光变得坚毅起来。

无论如何,天的权威必须削弱,不然定会影响到君权,至于更进一步的解释,他暂时也想不到,不过眼下他更愿意将一切善恶归于君主一人之身。

完全不受外界影响。

下方的李斯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始皇,在见到始皇面露不悦时,也知道这场闹剧该结束了,他陡然开口道:“眼下各方各抒己见,有墨子的‘天志’,有儒家信奉的‘天命’‘天意’,还有我师认为的人自偶生,物自偶生的姻缘巧合。”

“诸位观点都已表露清楚,老臣敢情陛下决断。”

“敢情陛下决断。”举殿一声。

“好。”嬴政拍案,“旬日之内,朕以诏书说话。”

“散朝!!!”

这些大多是取至秦汉时期的观点,那时候争来争去只能解释一方面宏观存在的情况的,至于小事是解释不了的,这要等到达尔文才能解决,所以历史上无论怎么争,最终都会落到玄学上。

而玄学的终点是命。

也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宿命论。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极品假太子 年轻气盛八皇子 武成年后 大明:嘉靖修仙啦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