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1 / 1)

“大孙说要设立这个奖,诸卿以为如何?”
赵祯心里乐开了花。
他如今也不是对后世丝毫无知的小白了。
而是对于大部分后世知识都已经了如指掌,非常清楚地明白很多东西。
就如同这最高级别奖项一样。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后世人美国第40届总统是谁,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但如果你问诺贝尔是谁,相信即便不知道诺贝尔研发炸药的事情,也一定知道诺贝尔奖。
它的传播度和知名度属于世界级别,除了穷乡僻壤和非洲之类的地方,只要读过书,就一定知道它的存在。
所以一旦这个奖设立,那无疑就奠定了赵祯在科学界乃至全球的崇高地位。
以后不管什么牛顿马顿爱因斯坦爱泼斯坦之类的,就算科研成果再大,也比不过他,还是得乖乖以领取赵祯奖为荣。
不过虽然心里很想要这份殊荣,却还是要谦虚一下。
赵祯目光看向诸多宰相,如果他们都同意,那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到这份荣誉了。
这样也显得没那么自吹自擂。
听到赵祯的话说,下面诸多宰相一个個互相对视。
心道还是汉龙会拍马屁啊,就这拍马屁的技术,放秦朝少说也得是赵高级别。
怪不得人家是知院呢。
然而话又说回来,官家还真是一吹就高兴,也太容易被哄了。
只是这话他们只敢在肚子里腹诽一下,哪里敢说?
“官家,设立这个奖倒是无妨,可”
晏殊迟疑道。
“可什么?”
“可这名字怕是不妥吧。”
“名字?”
赵祯纳闷道:“有何不妥?”
晏殊无奈道:“以官家的名命名,是对官家的大不敬。”
“老登的思想还是太封建保守了点。”
赵骏连连摆手,然后扭过头对赵祯说道:“老哥,新时代了,思想要开放。以后说什么宋皇奖,或者大宋皇家奖,谁知道是谁啊?名字是个代号,亦是符号。只有把老哥你的符号印上去,才能名流千古,大家都知道。一听赵祯奖,人们就立即想起了历史上伟大的大宋皇帝,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哲学家、老人家.额。”
他说着一滞,然后一顿道:“反正就是很多家,你的伟大才能够彰显,你的名头才能够响亮,历史的长河才能记下你的丰功伟业。否则名望还怎么传出去,名声还怎么烙印在后世人心目当中呢?”
一番话语,冠冕堂皇,只觉得听了很有道理,让人无言以对。
不过有一点赵骏没说。
那就是在古代皇权过于至上,不仅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甚至连皇帝的名字提都不能提,以彰显他的权威。
赵祯奖设立之后,不仅会让赵祯亲民许多,而且也能慢慢解开皇室这层神秘的面纱。
只要慢慢抹除皇室在民间的畏惧感,那么皇权自然也会被缩小。
温水煮蛙,一步一步,让家天下,变成公天下。
这亦是赵骏的毕生理想。
哪怕有生之年或者未来仅仅只是让皇权制度变成君主立宪制度,那也比皇帝掌握实权强。
毕竟。
谁又能保证代代出明君呢?
一旦出一个宋徽宗、宋高宗之流,毁的可就是赵骏一生的心血。
“嘿嘿嘿嘿嘿嘿嘿。”
听到他的话,赵祯一想到自己未来在历史上的伟大地位,已经乐得嘴都快咧到后脑勺,连连点头道:“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唔”
他说着沉吟道:“那这件事情,就交由大孙去办吧。朕可不希望别人说朕为了名留青史,给自己设这么个奖。”
“那是当然。”
赵骏笑道:“科学院诸多院士觉得官家的伟大无需多言,于是决定联名请求为以官家的名字设立科学界最高奖项赵祯奖,以此鼓励科学家们努力创新。官家淡泊名利,不在乎这些虚名,多次拒绝。但政制院觉得不能辜负了院士们的一番好意,于是决定拨款支持,从此全世界任何科研成果都可以送到汴梁来,每年由大宋皇家科学院评选,选上之后,将获得巨额奖金以及荣誉。”
‘还有这种操作?’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汉龙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当初那个敦厚的少年去哪了?’
‘牛逼!’
听到赵骏的话,诸多宰相们都惊呆了。
一个个在心里震惊腹诽。
就连范仲淹亦是嗔目结舌,只有牛逼二字可言。
他们万万没想到赵骏话术已是如此强大。
脸皮厚的堪比城墙啊。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经过多年宦海沉浮,赵骏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少年。
曾经他对吕夷简那一套嗤之以鼻,现在则逐字学习。
因为他发现这一套不仅仅是官场学问,同时也是一门钻研人际关系的学问。
有的时候即便你已经坐到了位极人臣,如果没有这样的学问,即便你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施展了通天彻地的本领,死后亦难逃遭到清算。
如张居正,如慈父,都是生前强人,死后都被迅速推翻政治和历史地位。
为何如此?
就在于他们的性格过于强势,处事不够圆滑所致。
也许有人说为什么要同流合污,非把自己变得圆滑?
但事实上这并非同流合污,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伱不仅不反对,还参与其中,这才叫同流合污。
而赵骏则是在用更巧妙的方法办成事。
酒桌文化是糟粕,会伤身体,可稍微奉承几句当夸夸党怎么能算糟粕呢?
所以处事圆滑一点,不要浑身长刺见人就怼,让周围每个人都很舒服,不把领导同事的关系闹僵,才是真正正确的人生哲学。
“还是大孙想得周道啊。”
赵祯果然就很开心,感觉最近就只剩下开心和高兴了。
“当然了。”
赵骏嘿嘿一笑道:“既然是全世界范围,那么全世界的科学家把研究成果送到大宋,本人也来到大宋,研究成果留在大宋,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吧。”
“这又是打的什么鬼主意啊?”
晏殊好奇道。
“自然是招揽人才。”
赵骏笑道:“自此大宋便可以利用这个奖项,囊括整个世界的科技。就如同二战后的霉帝一样,靠着战争大发战争财,吸引了大批因为战乱而被迫前往霉帝避难的科学家,从而让一战前后科技水平在全球不算靠前的霉帝,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科技霸主一样,我这也算是为百年后布局吧。”
“大孙智计百出,远见卓著,为千年万世开太平!”
“老哥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诶,大孙高!”
“不,老哥硬!”
“大孙高。”
“老哥又高又硬!”
“哈哈哈哈。”
祖孙二人互相吹捧,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唯有场间诸多宰相,听着他们的对话,脚指头都快抠出三室一厅的大套间来。
这对祖孙还真是不害臊啊。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赵祯又何尝不知道赵骏在给他戴高帽子?
赵祯又不是傻子。
问题是一来花花轿子人人爱抬,被夸赞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来赵祯其实也明白,自己如今作为皇帝的作用已经无限被削弱,虽然实权还在,但他并不想滥用这种权力。
毕竟他没有那个本事把大宋治理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专业的事情,还不如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样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显然也是赵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可相比于天天在皇宫里当个垂拱而治的君主,赵祯又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以此体现他的存在意义。
而搞科研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够被重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否则天下人都在传唱赵骏,传唱范仲淹,搞得好像他没有任何存在意义一样。
因此赵祯这才致力扎根于科学。
而既然在科学上有了成就,自然也就需要有人来认可他的成就以满足他的荣誉感。
赵骏就很上道地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情绪价值,通过认可他的科研成果,夸赞他的科学观念来满足他的荣誉心。
跟那群只知道劝他,教他乃至于喷他的所谓忠臣谏臣比起来,赵骏不比他们顺眼舒心得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祯知道赵骏在吹捧他,可他就是享受这种吹捧。
“那就这么定下来了,我回去之后就给科学院那边打个招呼。”
赵骏笑道。
“嗯。”
赵祯点点头,然后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你们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
晏殊等人一脸幽怨。
好家伙。
您老这才想起来是吧?
宋绶就道:“官家,上午铁道部来报,说火车铁轨已经建好。”
“哦?”
赵祯睁大了眼睛道:“果然是大喜事啊。”
“不错,这铁轨一开,将再次提升经济,壮大我们的国力。”
“汴梁不产煤铁,用煤铁都需要从河边走船运,明明我们已经挖掘了南阳、河南等地多座煤矿、铁矿,却因为陆路遥远而不能过来,令人遗憾。现在开通了火车之后,就能从鲁山、曹村镇、姜店镇、舞阳(平顶山市周边)等地运来煤矿和铁矿,不再需要从河北运输。”
“现在咱们的钢铁产能或许已经是世界第一,但连国内都不能满足,用生铁、熟铁做厨具、农具的百姓比比皆是,要想提高生产力,就得让钢铁遍布全国!”
“老夫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般盛景,真是死而无憾矣。不过现在他们还只是接轨,真正运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真想去坐一坐这火车啊。”
“我已经让铁道部那边尽快完成试运行,火车的车厢也都已经生产,由河北钢铁厂完成,现在的问题是调度的问题。”
赵骏说道:“我们必须要有远程通讯能力,否则容易出大问题。”
“什么问题?”
众人不解。
“很简单,火车要想高效运转,充分利用,肯定是要一条铁轨发多班火车,如果没有远程通讯能力,万一前方车辆出现故障停在半路上,后方车辆不知道,直接就会造成追尾事故。”
赵骏提醒道:“这种事情在火车的发展历史上非常常见,所以必须要防范于未然。”
“嗯,言之有理。”
赵祯觉得很有道理,说道:“科学院那边一直在研究有线电技术,已经有所眉目了,通过电力他们可以发出一些指令讯息,这应该会有所帮助。”
赵骏摇摇头道:“还是不行,高速运行的火车不可能一直拖着电线跑,所以还是要研究无线电技术。”
“这”
赵祯为难道:“有线电技术朕其实懂,就是利用电的特性发出信息。可无线电技术,两眼一抹黑啊。”
电力发明出来之后,科学院和赵祯就一直在对它进行研究。
如今已经五六年过去,该研究的技术都已经掌握,该需要的材料都已经配备,可以让大宋进入电气化时代了。
至于无线电技术。
听上去原理很简单,就是发明一个无线电发射装置,再弄一个接受装置,便可以实行远程通信。
但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发明一个可以进行无线电发射的装置太难了。
因为这可不是用几根铜线加磁铁把电磁感应弄出来就可以制作出来的东西,需要持续对电力进行研究。
除非偶尔出现一个像特斯拉这样的神人,再偶尔出现一个德弗雷斯特这样的天才。
否则在赵骏的笔记本里没有这方面详细资料,赵骏本人也不懂这方面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即便知道研究方向,亦是难如登天。
“再难也得努力,相关技术肯定是跟电力有关的,可能跟材料有关,到时候让科学院那边多做实验。”
赵骏说道:“不管砸多少钱,都必须要实现,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道路。”
“嗯。”
赵祯点点头道:“朕必定全力支持,至于火车调度的问题”
他看向赵骏道:“大孙有什么办法吗?”
“那就先减少排班,比如我们后世高铁、火车、飞机可能十几分钟一班,那我们就六个小时一班。”
赵骏说道:“这样如果前车出现问题了,也有足够的时间给后车示警。比如在铁路沿线设立调度站之类,利用电线制作通讯装置,也许可以研制电话机。”
“好。”
赵祯又应了一句。
接着他们又商量了许多关于铁路部门的其它规划和事情。
诸多宰相们反倒被晾在一边。
虽然现在已经是下午,本来就是崇政殿会议的时候,但聊这种高科技,他们实在插不上话。
时间就这样过去,差不多到下午三四点钟。
秋冬季节,又是阴雨连绵,没想到仅仅只是下午,外面天色就已经越来越暗,屋内也快变成昏黑一片。
“天怎么黑了?”
赵祯正和赵骏聊得开心,见天色愈发阴沉,唤来门外的王守忠道:“守忠,眼下是什么时候了?”
“申时三刻。”
“才申时天就这么黑了?”
“外面暴雨滂沱。”
王守忠看了眼屋外噼里啪啦的暴雨说道:“雨势好像越来越大了。”
“唔。”
赵祯环顾四周道:“诸卿,你们还未见过灯吧。”
“官家是说这些吗?”
众人抬起头。
此时晨晖楼上下内部都安装了电线和电灯,屋子里就有好几个从天花板上垂落下来。
赵祯笑道:“朕谈兴正隆,今日要畅聊国事,天公虽不作美,但朕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们就点亮这些灯。”
故障排除之后,他本来是想今天晚上再进行发电试验。
毕竟灯虽然都已经布置好了,可白天亮灯没什么意义,唯有晚上才有看头。
只是没想到这才下午三点四十的时间,雨越下越大,导致天提前暗了。
那就干脆让诸多相公们开开眼。
“走,上楼。”
赵祯手一挥。
众人随即就跟着赵祯上了晨晖楼。
晨晖楼是一座六角宝塔型高楼,在赵祯的带领下,大家来到四楼栏杆外。
从这里就能看到楼下金水河波涛滚滚,因雨水漫灌,水势汹涌。
“正是发电的好时机啊。”
赵祯说道,然后对王守忠道:“让他们发动蒸汽机。”
“是。”
王守忠应下。
命令传达下去,随后下面的侍从就进入厂房,为蒸汽机添入煤炭,开始运转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可以通过蒸汽机作为动力发电,也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赵祯把厂房放到金水河边,是为了以后在河里安装水轮,从而带动岸上的发电机工作。
但现在能够实现的还是蒸汽动力,等蒸汽动力成功之后,他才会开始对水力发电的研发。
这也是为了给以后大宋全国开设火电厂、水电站积累足够的经验。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蒸汽机轰鸣的声音在大雨当中响亮地传出来,紧接着发电机里的轮子开始迅速转动,带动电流产生。
电流通过电线,开始迅速向外扩散,紧接着霎时间,晨晖楼便亮起了灯。
“啪!”
众人的头顶,一盏黄色的白炽灯,亮出了璀璨的光芒。
整座晨晖楼,都在这黑暗当中,绚烂如灯塔。
赵骏抬起头看着那灯,微微有些出神。
犹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里,家里就是这种吊着的灯。
那时还时不时停电。
有的时候夏天一停就是一整天,人们只能去院子里乘凉。
不大的小村子,傍晚人们聚集在各处院中,磕着瓜子闲聊,就已经是唯一的娱乐方式。
而今天。
他再次看见了这种灯。
那一瞬间,赵骏恍惚好像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夏天的傍晚。
他默然许久,然后对着赵祯轻声道:“老哥,你这一次,功德无量啊!”
“怎么了?”
赵祯见他的情绪不对,不由得问道:“功德那么大吗?”
“很大。”
赵骏抬起头看向远方。
远方的汴梁城被笼罩在烟雨里,已是漆黑一片。
然而他却轻声说道:“这灯亮的瞬间,我想到的是万家灯火!从此,我们在黑夜当中,点亮了光明。”
赵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茫茫黑暗,什么都看不清楚。
但听到赵骏这么说,他却也仿佛看到。
如今城外的一片黑暗,也许未来几年之后,将会是一片璀璨的星光。
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也能像星星一样,发挥出自己的光芒,与天上的皎月,都要交相呼应。
这一眼看去。
未来,便是灯火辉煌。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明:嘉靖修仙啦 极品假太子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武成年后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年轻气盛八皇子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