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一侧暂时也上不了船,李彬就吩咐船长开过去看看。果然和想象中的一样,在大船另一侧近海区域几乎风平浪静。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大小”真能带来安全。
从另一侧攀着悬梯,三人都顺利地登上了巨型工程船。行政小李开始与工作人员商议如何抽油入仓。而这个任务基本上已经超出了杨湛的业务范围,他并不想过多参与。
告诉小李一声后,杨湛就自己开始游览大船。站在甲板上,他感到自己好像站在一个海面平台上。船体中心是空的,直通海面。所有挖掘和抽吸泥沙的设备都安装在这个位置。
也许是因为运输海底泥沙的船只还没有到位,所以所有机械都还没开动。
启动工程后,需要另外的运输船将挖掘出来的泥沙运送到海事部门指定的区域。防止新倾倒的泥沙随意覆盖海底形貌从而破坏海底生态结构。
特别是周围有一个国家级的海龟保护基地,相关部门对此抓得非常严格。所以如果运输船没有到位,那么工程船是不能启动工作的。
在大船上转了半个多小时后,杨湛发现除了尺度之外并没有什么太过新奇的东西。于是他开始无聊起来,并走向停靠处看看已经开始双管抽油了情况。
当看到李彬正和油轮船长说话时,杨湛对着他大喊:“彬哥!搞定了没有?如果好了就带装备上来吧。让船长在下面看着就行。”
李彬抬头看过来回答说:“已经搞定了,等一下,我马上上去。”过了几分钟,李彬背着东西爬上了甲板。
他们在甲板四周转了一圈后,在背风的那一侧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准备在这里开始钓鱼。
于是两人蹲下开始从李彬的渔具包里拿出两根普通的海竿。边组装边开玩笑说要钓几条石斑鱼什么的。
此时行政小李也办完自己的事情和一个他们都认识的工程人员阿源一起走过来。他们手中也都拿着鱼竿。
当快要到旁边时,行政小李笑着对杨湛说:“杨哥!你准备好了吗?我叫阿源带我们去最好的钓鱼地方。”顺便介绍一下身边同事阿源。原来阿源是他们工程部门的同事,而且曾经和杨湛一起打过篮球。
阿源建议道:“杨哥,你们不要在外面船舷钓。那里太高了不好钓。我带你们去中间工程区。那里靠海面有人行走廊,而且还吹不到海风。”
说着他就帮忙拿起零碎的东西,并带着大家往工程区走去:“工程作业还没有开始,所以我们可以去那里钓鱼。现在下面的海底也没有开挖,所以并没有影响到周围鱼的生活环境。这两天我们自己都在这里钓鱼,收获非常丰富!待会儿看你们运气怎么样。”
杨湛虽然喜欢钓鱼,但他并不懂得什么技术和经验。所以他就愉快地听从别人的安排。
没多久他们就到了阿源说的地方,在船体中心靠海面两三米处有一条70-80公分宽的走廊。四个人散开后各自开始准备下竿。
杨湛用李彬的鱼竿和冻八爪鱼做饵料,李彬告诉他如何挂饵和配重。在这里钓鱼并不需要太多技巧,因为这里还属于内海区域,所以他们想象中的“大鱼”是很难钓到的。
四个人间隔五六米同时下竿。不一会儿就感觉到底了。杨湛正在熟悉鱼竿用法时,突然感觉到鱼竿抖动了。
他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他看过很多海钓视频。所以就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开始操作。
周围的人只是在旁边起哄,并没有过来帮忙。而杨湛则非常兴奋地生拉硬拽地把鱼拉出水面。
当他看到自己成功地把一条三四斤重的黑鲷鱼拉上船时,周围的人都表示赞叹:“哇!杨总你真厉害!这么大条黑鲷也被你钓上来了。”
杨湛咧着嘴笑着说:“哈哈!我向来手气很好!”
然后他们继续钓鱼。也许是因为杨湛真有运气,在一个小时内四个人几乎都有收获,而新手杨湛更是有幸钓到了一条2斤重的石斑鱼。
10点多钟的时候,杨湛让行政小李安排船上厨师过来挑几条鱼回去。他们计划在中午时就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他们也把在渔船上捡到的那些小杂鱼做成一个杂鱼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