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项目的第一次动员和工作项目安排会议,变成了课堂。
“各位!稍后我会将相关的文件发给大家,咱们可以在会后交流!”
路远郑重的说道。
“路总工!我们已经等不及了!请您现在帮我们解决疑惑!”
“反正会议内容也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您就辛苦一下,为我们解解压了心中多年的疑惑!”
“是啊!刚才听您一席话,老头子我茅塞顿开!您多讲讲!”
……
众位教授专家根本不同意,他们在彭坤解决问题时,就已经信服了彭坤的技术,认同了肖长安的话。
研究员就是这么简单!
一切拿知识说话!
不管你职位高低,也不管你年龄大小。
只要你有学问。
三人行,可以为师矣!
肖长安看着会议室中的热闹场面,忍不住对着旁边的周军感叹道:“咱们很久没有见过这种热闹的场面了吧?”
“是啊!学术交流都没见过他们如此激动!看来路远确实有是个妖孽!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儿子,死而无憾矣!”
周军点了点头,颇为认同肖长安的话。
他们从事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合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从没有有一次,如同眼前这个场面如此的令人热血沸腾。
哪怕在场的教授和院士都没有想到。
他们还能通过光刻机这个项目,焕发青春,激活热血。
科技的诞生在与智慧的碰撞。
路远尽管与众人讨论的是他早就纯熟于心的光刻机厂的技术知识,但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似乎要突破某种关卡。
这个突破还缺少足够的知识做燃料!
缺少一条线,将这些串联起来。
……
肖长安眼睛一转,他拿出了手机,打开了威信给第一个联系发过去了一条信息。
会议室最后面的龚喜等人已经彻底惊呆,他们很想举手提问,又怕问题太幼稚。
可饶是如此,他们仍旧觉得自己的手太慢了。
这根本记不过来!
众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都是知识,都是技巧和心得。
贪婪的他们忘了其他,只想将一切都记下来。
坐在一旁的周锦荣忍不住叹了口气,通过彭坤与诸位教授院士的问答与讲述,他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研究学问这么多年,我终于理解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周锦荣轻声呢喃着。
……
燕都,火车站。
一个穿着休闲运动装的中年挎着个黑包从出站口走出。
“老爹!这里!”
不远处,一个身高约有一米七三、皮肤细腻白嫩、长发披肩的女孩儿正热切的对着中年招着手。
“莉莉!”
中年举着挎包招了招手,他快走了两步,来到了女孩儿的身边。
他抬头看去,不由眉头微蹙:“唐莉!我不是让你给路远打电话吗?你怎么没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