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这里暂时不需要招聘。你可以去下一家看看。”
“对不起,我们这里暂时不招聘大学生。”
“对不起,我们近期没有招募计划。”
……
在繁华的都市中,凌风,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正锤头丧气地走在路上。他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毕业这么久了,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凌风,出生平凡,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名勤劳的旷工,母亲则是一名不起眼的家庭主妇。尽管父母都极其努力地工作,但收入仍然微薄,难以支撑家庭的开销。
凌风从小就感受到了这种贫困的压迫感,他因此变得非常懦弱,总是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者排斥。他不断地告诉自己,他需要努力,需要争取更多的机会,才能摆脱贫困的束缚。
在凌风十四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一场事故不幸瘫痪。家庭的负担瞬间压在了他的母亲身上,凌风也因此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的残酷。
八九十年代,国家还没有对煤窑经行系统地管控,私人煤窑遍地开花,煤窑老板们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哪有时间管理安全生产,不停的催促工人们加紧开采,这就导致好多开采的地方需要时间稳固而不及时,最终塌方事件频发,伤亡事件频发。
凌风的父亲就是赶上了那个疯狂时期的煤窑,所在煤窑塌方,幸好捡回来了一条命,但更不幸的是造成了永久性的瘫痪。
在一个农村家庭,一家人最重要的支撑还是得靠男人,因为要生活在这个农村土地上,还得靠男人的力气。
一旦这个家庭的男人出了问题,这个家庭失去了这个支撑,对于这个家庭的伤害力是致命的。
凌风的父亲自出事后,眼见娘俩受苦受可怜,而又无能为力,曾多少次急得在床上嗷嗷大哭,歇斯底里的捶胸嚎啕,恨自己无能;多少次寻着法子想一死了之,结束自己残缺的生命,让娘俩摆脱自己这个累赘。
而这一刻,也见证了农村人爱情的朴实无华。
当父亲发作、寻死觅活的时候,母亲常常跪在父亲的面前,苦苦哀求父亲不要想不开、寻短见,要他眼看着他儿子长大成人,接下来生活的重担还有她来扛。
前半生你允我天真烂漫,后半生请允许我照顾你一生,不求海枯石烂,但求一生相伴。
凌风是听着父亲不断的呻吟和母亲不断的流泪,一天天长大的,心里的自卑感就更加重。
在学校里,凌风也常常被同学欺负。每当他受到欺负时,他总是默默地忍受着,不敢反抗。他的懦弱性格也因此被进一步加剧了。
自卑的人,往往是最有恒心的。
凌风从小就知道财米油盐贵,从小就当家做主,独立性很强,他知道这辈子唯一能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契机就是读书,考上大学,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从此母亲不在劳累,父亲也能享受更好的医疗待遇。
心中的执念,一直促使着凌风向前,向前,向前进。
本以为大学毕业就能马上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解决全家的后顾之忧,可是他却错估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以及社会各界的势利。凌风一路上碰壁,几乎走遍了城里各个公司,却始终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更不用说高薪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