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的迅速壮大超出了清政府的想象,为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和对权力的欲望,清政府投靠了外国人,清洋合力围剿起义军,最终导致历史上最大的起义军消亡。
义和团的起源同样如此,可因为有太平天国的前车之鉴,害怕受到两面夹击,于是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凭借着人和地利的条件先将西方列强赶出中国,可没想到八国联军一万人就将清政府吓破了胆子,重操旧业,跟对待太平天国一样对待了义和团。
不得不说,虽然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性质不同,可都因为清政府的无耻和无能,最终双双灭亡。而我国也只能在清政府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向深渊迈近,直到跌落谷底,引来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被侵略战争。
所以说秦毅心中最痛恨的莫过于清政府,他绝对不能让这个卑劣的种族侵占华夏大地,从后世穿越而来,深知这个种族会给华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可以说在这个种族统治华夏之前,华夏一直都是在引领世界潮流,不管是科技还是军事,明朝在即将灭亡之时,他的经济占比还在全世界属于领先地位。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明朝后期的时候,官商勾结,在朝廷之中胡作非为。万历年间,整个朝廷可以说是无官不商。这就要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不断地在进行道路的发展,想使国家越来越富有。但最终还是在无形之中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团体,然而正因为这个团体,使国家越来越腐败,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早期的朱元璋设立了军户制度,军户制度是世袭制,这样一户人家就要祖祖辈辈从军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政府分给军户的土地,军户以服兵役免除了税收和其他的徭役,朱元璋曾经自豪的说国家养兵不费一钱一米,在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渐爆发出来。
明朝初期,荒芜的土地众多,因而军户制度可以推行,但随着藩王分封和官绅的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军户无田可耕,军户逐渐成为卫所长的雇农。
卫所长成为了地主,百姓也因土地兼并而成为雇农,国家的税收来自于百姓,由于藩王和官绅不纳税,所有的税收都压倒了百姓的头上,就相当于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国家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然而这百分之八十的人还不用纳税。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却要供养国家,土地兼并在继续,而国家为了财政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不断的向百姓加税,最终使得百姓被迫流亡成为了流民最终爆发了流民起义,为了平定农民起义,朝廷加派练饷、剿饷,而这些苛捐杂税不断加派在百姓中,形成了恶性循环,起义的越多,加派的税越多,百姓为了生存只能起义。
随着时间的发展,军户成为了贱籍,人人都鄙视军户,也没人想要参军,有才能的人都去参加科举,导致了军队的文化素质下降,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再加上明朝后期的监军制度,派深居后宫的不知兵事的太监监军,早期的农民战斗力并不强,但是由于对军户士兵的压迫,使得士兵源源不断加入了起义军,成为了起义军的生力军,增强了起义军的战斗力。
再加上党争和自然灾害,明朝党争持续不断,明末后期的党争更是持续了五十年之久。万历末年华夏的北方进入了小冰河期,更是给让摇摇欲坠的大明雪上加霜,成了压死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综上所述,无论大明如何衰败,农民起义那都是咱汉家儿郎的事,崇祯皇帝就算是死,也不会对西方蛮夷卑躬屈膝,所以在秦毅心里,就算是要推翻封建统治,那么这个末代皇帝也要由崇祯来当!
秦毅心里的计划是趁着现在社会的科技还比较原始,率先占领一片土地,慢慢发展为后世打下坚固的基础,等到华夏需要他的时候在挺身而出,谁说苟王就没有理想?谁说苟王就没有节操?苟王摇身一变也可以当愤青。
在秦毅心中最合适的地方莫过于澳洲了,澳洲的面积达到76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更是长达36735公里。北部属热带气候,大部分属温带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直到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而这个时间距离秦毅所在的秦朝还有将近2000年时间,
但想要占领这片土地必须要有能够出海的船只,以现有的商城内的船只出海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大明宝船,也就是福船,福船的船体高大,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船头有冲击装置,船的两侧装有护板,操纵性、安全性较好。福船吃水深约4米,属于优良的深海商船和战船。
如果下次商城升级没有达到大明的科技水平,那么沙船也可以,沙船成型于唐宋时期,是当时北方海区比较常用的古老船型。沙船结构独特,多桅多帆、方头、方梢、平底,吃水浅,载重量大,一般不易搁浅。沙船在顺风和逆风时都能航行,并且不局限于海上航行,也能在江河大湖上行驶。沙船的安全性能较好,速度也不慢。沙船在中国古代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所以秦毅现在的任务就是苟,一直苟到长生值达到一万点,到时候在寻一处适合的海岸,训练出一批合格的能够出海的水军,横跨太平洋到达心中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