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大唐:穿越李恪,李二要我当皇帝 > 第二十六章 变样的立政殿

第二十六章 变样的立政殿(1 / 2)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

作为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本来是一位争强好胜、能言善辩,自带一股英武之气的人。

加上做皇帝高高在上,志得意满,是很容易骄傲起来的。

历史上有些皇帝,自从坐上了皇位,就变得自视甚高,盛气凌人。

但李世民却将自己本来就很强的气势,悄悄隐藏了起来,变得更加刻苦,更加自律。

“朕,誓要做那千古一帝。”

这就是李世民的野心。

殿内下首,坐着五位臣子,正在殿内帮着李世民审批奏折。

这几位臣子分别是中书令房玄龄,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的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尚书左丞魏徵、尚书左仆射萧瑀。

此时,这五个人都是辅佐大唐天子李世民,批阅各种奏章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官员。

当然,也可以理解是李世民的私人智囊团队,毕竟大部分都是李世民还是秦王时的家臣。

而这些重要的、需要谨慎处理的国策,李世民大多都是与这几位“内朝臣子”一同商议,然后才讨论出结果的。

但如果一些事情涉及到其他部门,李世民也会将六部大臣叫来,让他们一起参与讨论。

而每天的朝会,也就是“早朝”,其实就是让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向李世民汇报工作。

其实是李世民控制朝堂的一种形式。

真正能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还是李世民在太极殿中,这寥寥数人的“小朝廷”。

由于这个“小朝廷”的地位超然,所以所有的奏章、奏折,都是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过了一遍的重要奏折。

几乎是关乎到整个大唐社稷,需要李世民这个当老板的人,才能拍板的大事。

比如朔方,就是因为去年草原冬天暴风雪,被突厥人掠边了,边关的将军们忍无可忍,想要反攻。

但是这件事情很可能会引起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不是兵部能够决定的了。

需要集团老总李世民决定

当然了,这种涉及到国策的奏折并不是每一天都有。

几乎,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一条。

但是好巧不巧,贞观二年时间已经来到了快二月。

一条不太好的奏折,再次来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只是此时的李世民包括众人,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是杞人忧天,寥寥数语就将其打发了。

这篇奏折的内容是:“圣人明鉴,今以来,关内雨水稀少,百姓缺水浇灌禾苗,臣请圣人,下拨五十万贯,以梳理渭河,泾河,北洛河,三条河流,以备万患。”

其实李世民在看到这份奏折的第一眼,还是很欣赏,这名叫褚信的官员。

只是当李世民看到他申请的银两金额的时候,他的眼皮还是不由自主的跳了两下。

“五十万贯?”

“那你还不如把朕上上秤,看看朕值不值五十万贯。”

。。。。。。

关中是整个大唐产粮的重地,李世民又怎么会不知道,去年关中连续大雨,粮食欠收,百姓只能勉强饱腹。

而开春到现在,老天又一反常态,已经有十多天没有下雨了,眼看着春耕就要开始了,百姓心中焦急,自然是应有之情。

只是他才刚刚登上皇位,那个突厥可汗颉利就带着草原十八部,浩浩荡荡的杀到了长安。

为了休养生息,李世民缔结了渭水之盟,斩白马盟誓,向突厥可汗称臣。

要知道,在古代,这个“臣服”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每年都要给突厥人献上一大笔贡品,也就是物质,价值不菲。

这都是需要耗费国力的事。

所以,除了正常的国力运转,李世民也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财力,来疏通关中的河流。

而且,他从李恪那里得到了灵感,从交趾、新罗和百济买了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相信只要不是太大的天灾,都可以安然度过...

坐在下首的魏徵,看到这本奏折的时候,倒是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

但身为大唐最顶尖的几位大人物之一,以他的阅历、才华,还有对大局的洞察力,他很清楚,大唐的处境非常的艰难。

不过,被旁边的萧瑀和长孙无忌反驳了几句之后,他还是挺起胸膛,准备用一张嘴,把这两个人给怼回去。

旁边的房玄龄见到这边魏徵这般架势,生怕魏徵口无遮拦。

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到时候一场争论下来,又说出中伤了老板李世民的话,有损君臣情分。

“咳咳...”

所以,他先是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待到所有的人注意力都聚集在他身上。

这才不缓不急的对着李世民说道。

“圣人,您看时辰也不早了,微臣今日来的急,还未用过早膳,现在肚皮饿的紧,不如就先到这,先行用膳吧?”

李世民是何许人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诗人还是他排在最后的尾缀。

自然是看出了魏徵,即将用他那刚正不阿的嘴巴,进行争辩。

员工都饿了,再加班下去,不就是黑心老板了吗?

最新小说: 流落荒岛,还好我有模拟器 贬妻为妾?十万铁骑跪接我登基 高武:开局狂嗑药,我能无限逆转 逼我养私生子?行,我改嫁军少! 穿书成炮灰反派老公超深情 绑架女明星后,她们竟主动涨赎金 港片:我哥靓坤,绑小结巴给我润 春庭昭昭 玩家请自重,这个位面真的会破碎 重生顶流:开局暴打黑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