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是教师节,你们会给孩子的班主任送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首先排除一个答案:
不能按现实生活实际的送礼来谈。
那有很多东西,
是不能摆上台面的。
哦,你给老师送了购物卡,
这种事悄悄做就行了,
难不成还要在这个公开讲座上分享经验?
其次要肯定一个答案:
送肯定是要送的,
但送什么,
这个度得要把握好。
坐在后排的家长们,
大概也没想到,
怎么区区一个讲座,
又是让自己做卷子,又是让自己谈送礼?
薅羊毛也没这个薅法啊……
局长大人你其实可以换一批家长来问的,
场外的家长相信有很多话想说。
许易的问题抛了出来,
后排的家长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谁都不愿意先站出来发言。
不过,或许是因为刚刚那十个亿的巨大冲击,
以及许易做实事的风格所感染,
倒是有一名男家长,
在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举了举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家长。”
“就我自己的观点来看……”
“教师节当然可以给老师送点小礼物表达心意。”
“我们国家素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
“只要在能力许可范围内,”
“在这种特殊的节日里,稍微给老师送点东西,”
“也能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有家长开了场,
其他人也纷纷讨论了起来。
不过,
当着校长、教导主任和各位老师的面,
倒是没人说不要送。
大家的观点竟然出奇的一致,
都表示可以送,以表心意。
“这事我觉得讨论的意义不太大。”
“就好像你去别人家做客,”
“也没有空手去的道理吧?”
“龙国也是礼仪之国,讲究的礼尚往来。”
“咱们把孩子交在老师手里,”
“给老师表示表示谢意,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还是教师节这种特殊的节日。”
这么一论证,
给老师送礼似乎变得理所当然。
那些不给老师送礼的,
反而有些羞愧。
以至于讲座直播的评论里,
有些家长直接留言“拖后腿了”。
【抱歉~两个娃,都已经上初中了。这些年一直没送过礼~】
【是我拖后腿了,我也从未送过东西!】
【完犊子~这该不会就是我娃遭遇差别对待的原因吧?】
【这事怎么说呢,只能说想送的可以送,不想送的也别道德绑架。】
【不是……咱就是说,老师教书不就是本职工作吗?怎么还要送礼才能把孩子教好吗?】
【逢年过节都送的,路过~留个爪】
【我送过购物卡、送过月饼、送过大闸蟹……这些算吗?】
【我擦!!大哥你是真能送啊!】
【……】
许易就坐在台上,
听着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心里暗暗有些叹息。
这件事看来想要纠正,
难度有点大啊。
就在大家论点一致的时候,
有个女家长突然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其实我和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样。”
“我不赞同给老师送礼。”
“尊师重道是不错,但不一定要通过送礼来体现。”
“因为任何礼物都有价值,”
“如果大家都在送礼上攀比,”